语文学科学案导学模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1-28编辑:互联网

 

 一、学案导学,导引诱思

1.课前将学案发放给学生,为学生的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理解本课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对本课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

2.学生在自学时,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作出标记,以便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二、情境导入,明确目的

本环节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影片、图片、课件等各种条件,或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某些现象,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维联想,帮助学生同化知识,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经验、兴趣、需要建立联系,顺利进入新知识学习的过程。

   三、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学生小组交流学案上的预习题目,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及疑难之处,教师要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点拨。

四、注重诵读,整体感知  

诵读是学好一篇文章的基础所在,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当然读文章也有很多样式。如吟读,朗读,诵读;范读,仿读,跟读;齐读,单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等。同时可以出示导读提纲,可以进行复述训练,也可以补充相关的知识背景,基本的文体知识等。

五、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分享经验,碰撞问题,聚焦疑点,使学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如果是无法解决的便成为了该小组的共性问题。本环节,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自主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看书、思考、交流,特别要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别人经验,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发展、提高自己。

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教师创设并精选出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和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等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达成共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同时教师适时介入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无法解决或仍存偏差、歧意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保证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同时教师还要结合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适时组织即时互动,既要保证新问题的及时解决,又要不干扰中心问题的处理,从而使整个教学思路顺畅。即便是需要讲解时,也应尽量通过启发设问,让学生思考、探索、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深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六、小结反思,提炼升华

本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收获,发现不足,交流体验,深化完善学习目标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反思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整理学案、理解记忆、回顾总结知识获得、方法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得失。

七、强化训练,迁移创新。

1、让学生依据学案列出的自主探究等检测题目,利用限时(时间以5-10分钟为宜)独立完成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利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根据内容特点,通过设置新情景问题或变式训练(如拓展探究),使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迁移,了解知识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训练,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补救,促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科学的知识体系。

3、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目标,遵循“层次性、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性”原则,为学生再精心设计一些好的课堂巩固练习(例如《智能训练》上的精选的一些习题),以保证学生的训练质量。而且精选题型要与中考题一致

 

素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