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听读、自读、齐读等方式熟悉课文并说出课文内容。
2、赏析、摘抄课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并背诵课文4----6段。
3、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听读、自读、齐读等方式知晓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忧国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自读、齐读等方式知晓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析课文4----6段的优美语言并背诵。
三、教学难点:
勾画课文中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课堂教学类型:阅读课教学中的说读课型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一张有朱自清画像的幻灯片,提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啊?”学生回答后让他们背诵其中的精彩片段。接着老师又问学生:“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问卷调查中,大家知道名列榜首的是哪篇课文吗?”学生不知道答案,老师接着说:“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然后教师又接着问:“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荷塘月色》受那么多学生喜爱吗?它有什么魅力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设计意图:1、让学生背诵已经学过的朱自清的课文达到温故而又对作者不陌生的目的。
2、老师通过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即“主动学习来源于好奇心”。)
(二)听读课文:
老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完成以下任务:
1、边听边勾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
2、边听边勾画出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作成果分享,然后再作摘抄。
(设计意图:1、听课文让学生说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同时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阅读课文,摘抄精彩的句子、语段,并熟读成诵,加强语言材料积累。让学生在摘抄、背诵精彩句段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让学生在抄读中不断地积累,聚沙成塔,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老师在课文朗读完后出示一张关于课文的写作背景,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写本文是的思想感情。
等学生出示成果后,老师作适当的疏通和点评,并出示幻灯片。
从空间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求得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心境回到现实,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三)争对学生刚才在成果分享时出示的句子(4---6段中),让学生大声齐读,进一步领路其语言的优美。同时老师再出示幻灯片,使学生一看到幻灯片就能立刻想到刚才课文中描写的优美句子。
(设计意图:优美的意境总是能激起人心底里最浪漫和最愉悦的情怀,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课文中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 上面 弥望的是 田田的叶子 叶子 出水很高 像 亭亭的 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 中间 零星地 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 开着的 有羞涩地 打着朵儿的
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 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 刚出浴的美人
又如: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 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 叶子与花 也有一丝的 颤动 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 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 本是肩并肩 密密地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 一道 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 却更见风致了
再如:
月光 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 泻在 这一片 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 青雾
浮起 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 仿佛 在牛乳中 洗过一样 又像 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 天上 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 但 我以为 这恰是到了好处 酣眠 固不可少 小睡 也别有风味的
然后老师再出示幻灯片和学生一起就刚才他们自己的赏析作一个总结。(主要是从修辞角度)
(四)细读课文说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读”和“说”,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五)再读课文说收获。
(设计意图:说出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从内容的理解上升到对文章形式的理解。让学生一人说一点,不求全面。学生说话,教师点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六)作业布置:
1、小试牛刀请大家结合语境,充分发挥想象并模仿原文句式,补充出横线上的空白。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叶子出水很高,像 。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如 ,又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2、朗读课文并背诵4-6段。
3、收集有关荷叶、荷花的诗句。
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