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里,特别强调“三生教育”的重要性。“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三生教育”具体是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为了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掌握生存的技能,我们不仅在专题讲座或班会上教育,还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那么,怎么在教学中渗透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长相奇丑无比而悲观时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的,人人都爱美,可老天却故意作弄一些人,使他们与美无缘,而是让他们变得奇丑无比。对于那些进入垂暮之年的人来说,外表美丑与否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对于那些心理日渐成熟的中学生而言,就确实太重要了,他们爱美而追求美,他们让年轻的心四处流浪。相貌奇丑的学生,就会为自己的长相苦恼,抱怨老天的不公。有甚者还无脸见人,欲寻短见,视生命为草芥。教师在上到《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时,就不要错过机会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因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一个长相十分丑陋的人物:身材矮小,一头鬈发,满脸胡须,一对小眼,颧骨突出,两颊凹陷,那似乎被人一拳打塌下来的朝天鼻,还有那两片厚厚的嘴唇,再加上那对难看的招风耳,把整个人的丑陋无限地扩大。正如他自己所说那样,“任何人不要对我的长相抱有什么幻想”、“像我这么个生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正因为他这样悲观,以至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不过,托尔斯泰并没有因为长相而在事业上止步不前,也没有因为长相而一度产生过轻生的念头,而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进行创作。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被称为“世界十大名著”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继问世。鲜花、掌声、金钱、名利紧紧包围着他,而他却又构思另一部巨著《复活》了。为了潜心创作,他让自己“死”了九年多,直到《复活》脱稿,他才奇迹般地得以“复活”。教师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就应该跳出书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托尔斯泰的长相丑陋吗?”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丑陋”!教师随即话锋一转,“那么,托尔斯泰自卑了吗?妄自菲薄了吗?”“没有、没有,他非但不自卑,还注入更多的热情,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自己的事业中去。”学生有些迫不及待地予以回答。教师且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赞赏或评价,而是因势利导地继续追问下去。“就因为如此,他最终成为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成为国际上几乎人人敬仰的文坛泰斗。”如此一问一答,学生的思想境界就会得以不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也进一步深化了。
二、当身体残疾而绝望时
《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19个月便突患急性脑充血,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了。在严酷的打击面前,她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导下,经过数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简历和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是在盲聋哑这种极端痛苦的情形下,如何勇敢地与病魔抗争,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而顽强地活下去,又以怎样惊人的毅力数年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非凡的成就。一个健全的人,要想功成名就,尚且不容易,或者身上有某一种缺陷,也就够难的了。海伦凯勒,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有这么多的灾难降临头上。可喜的是,她没有被接二连三的灾难所吓倒,而是挺起羸弱的身躯,顶住生活的压力,从此一如既往地编织自己的人生蓝图。这是一篇语言精美,极富诗意的文章,也是“三生教育”绝好的材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不要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要让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海伦凯勒的悲惨与不幸后,产生同情和怜悯之心,近而从内心惊叹和折服;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海伦勤奋好学、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告诫学生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但千万不要为此而愁肠百结,更不能因此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三、当身陷绝境求救无助时
《 在沙漠中心》一文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是撒哈拉航线的一位飞行员,在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在各种求救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当然,在飞机失事以后,他也曾经感到痛苦、绝望过,但他没有轻生,而是由绝望变成平静、乐观,表现了作者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教学此文时须注意引导学生对作者在各种求救措施均告失败后的心理变化进行深入了解、体会,让学生从中深受启发,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从而更好地热爱生命和生活。
“5。12”汶川大地震,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埋于废墟,多少宝贵的生命就此终结。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顽强的生命,凭着对生命无限的热爱和追求,对生活充满无限留恋和渴望的坚定信念,凭着常人难以想像的惊人毅力苦苦地与死神抗争,最终获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现实和例子,这些都是“三生教育”的材料。告诉学生只要有生命就可以创造一切,不要因为自己的长相、处境、残疾而郁郁寡欢,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多有用的价值。
“三生教育”,这个概念也并不抽象,一说学生就懂,不过,如果教师不会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开展教育活动的话,收效是不会很大的,在学生的脑子里头不会留下更多的印记,既然如此,也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上述几篇课文的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这样,不但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还可以完成了一次“三生教育”活动,何乐而不为呢?
杨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