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教研室 黄秀德
摘要: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便是走进这一艺术殿堂的关键一步。本文围绕如何设计课堂导入,从回顾复习、作者介绍、故事引入、悬念设置、情景创设、图物展示、游戏互动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摸索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导入 艺术
什么是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导入也俗称“开讲”,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行为。课堂教学导入的成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授课效果。对于课堂教学导入,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回顾复习导入法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复习,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旧知识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真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回顾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春》一课中,授课教师设计下面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就学习了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得出描绘春天的诗句最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春有关,那就是朱自清的散文《春》。
这个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就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且能通过比赛的方式,很快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回顾复习导入法的运用时,要注意二点:一是回顾复习的旧知识要新知识存在较大的联系;二是回顾复习环节要简短有力,不宜冗长,更不可主次颠倒、喧宾夺主。
二、作者介绍导入法
虽然目前,人们对于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有不少的诟病,但客观地讲,不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章依然是经典。这些经典文章的作者,无论是他们显著的成就,还是他们传奇的人生,都是教育学生的宝贵素材。因此,在开讲之初,直接引入文章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对作者产生仰慕崇拜之情,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学习课文。
如在教授《《拣麦穗》》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来走近张洁。
这一课堂教学导入有二个成功之处,一是巧妙地借助学生们熟悉的著名女作家冰心,引出文章的作者,增加学生对不太熟悉的作家的探研兴趣;二是善于渲染作者文章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运用作者介绍导入法时,一定要充分挖掘作者信息中的闪光点,如流于俗套,将很难“一锤定音”。
三、故事引入导入法
无论是学前的儿童,还是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故事对他们永远具有吸引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琵琶行(并序)》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下面的故事的导入:平时我们形容能理解自己内心想法的人叫什么?--知音。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知音的来历。相传春秋时期,有一名琴艺十分高超的乐师,名叫俞伯牙。伯牙有一位特别了解他的朋友,名叫钟子期。伯牙琴艺高超,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一个不赞不绝口,但是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伯牙弹琴的心意,唯独钟子期可以做这点。当伯牙弹《高山流水》时,心中想到高山,他的琴声就像雄伟的山川竖立在听者耳旁,钟子期听后就赞叹他的琴声就像巍峨挺拔的高山;伯牙想到了流水,他的琴声犹如翻滚的江水流进听者的心中。钟子期听后就会称赞他的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于是世人都称钟子期为伯牙的“知音”。几年后,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世上唯一的知音,于是把琴摔碎,从此再不弹琴。-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学,白居易与一个歌女之间的知音故事。
此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所讲故事要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且故事讲述要精彩生动,切不可把语文课堂演上绎成故事讲坛。
四、悬念设置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然后再导入新课学习。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的导入: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于老师在设计这则导语时,紧扣人物特征,给孔乙己定位是一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然后再通过三个与课文息息相关的问题,布下一连串的迷阵,并且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成功地设置了悬念,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寻找答案的强烈欲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可见,最好的悬念应该来自于课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认真学习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五、情景创设导入法
音乐是最好的语言,音乐和语言是相通的。作为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应该拒绝这种最能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走进课堂,相反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音乐,创设或喜或悲的课文情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这样的难题,由于许多学生并没有切身经历过生离死别,加上与文章年代距离久远,往往很难理解作者与父亲离别时的感情。在讲授这篇课文前,就可以通过黄磊的《背影》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利用音乐中充满了离别的淡淡哀愁,有效地营造了离别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离愁别绪中,这样对他们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都起到很好的帮助。
情景创设导入法,是一个运用起来效果明显,但难度较大的导入方法。授课教师在创设情景前必须充分理解教材,此外创设的情景要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否则往往会事得其反。
六、图物展示导入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如今已经渗透到课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在此在教学导入环节,运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物、动画等方式导入课堂,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方法,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这种导入方式通过形、声、色的感官刺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图物展现,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增强课文内容的吸引力。
在《济南的冬天》的授课前,授课教师先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五光十色的春天画面:冰雪初融的北国,细雨朦胧的江南,争奇斗艳的花朵,千姿百态的小草,花丛忙碌的蜜蜂,田间耕耘的人们等春天的画卷,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了直观形象的优美画境,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这一导入方法的优点是形、声、色俱全,能迅速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在图物的展示上,不能过多、过杂,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不能一味的利用图物来代替文字,这样会扼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七、游戏互动导入法
游戏,是人类最古老的娱乐方式,它可以淘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在课前设计游戏互动,既可以是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后气氛,还可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角色分组,让各小组认真预习课文,上课前让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扮演课文中的相应角色,通过戏剧的方法来表演课文内容。待学生表演结束后,结合各小组的表现,一边点评各角色的表演者的表现,一边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互动游戏中,充分理解课文主旨和寓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互动导入法常见于低年级的课堂,其实在高年级也可以运用,因不游戏不分年龄。无论年龄大小,要成功运用游戏互动导入法,关键在于如何掌握一个表演的度。如果游戏互动表演度过短、过轻,只是蜻蜓点水,就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果游戏互动表演度过长,过重,又会主次颠倒,容易把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游戏表演。
除了笔者以上列举的七种,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好的课文教学导入犹如一个“锤子”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能带领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带领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带领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最终完成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教学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它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开始。无论采用何种课堂教学导入法,都应以学生为主,因人而变,因势利导,因文而生,切实把课堂教学导入变成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也只有这样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地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 张圣君.情感,让语文教学绽开美丽之花[J].文教资料
[2] 方晓映.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的探讨[J]. 文教资料
[3]刘国正.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黄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