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概括戏剧冲突,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理解概括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3.概括该剧的主题。
【重点难点】
1.概括戏剧冲突,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理解概括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使用说明】
1.用约15分钟重点阅读第三折【滚绣球】【叨叨令】等曲子,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
2.用约3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案,边读边完成相关题目。
3.用约25分钟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案,用约10分钟进行全班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时应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4.用约5分钟完成【课堂检查】。
5.用约5分钟完成【课堂总结】。
6.课后完成【课后训练】
【自主学习】
一、阅读〔滚绣球〕完成下列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只应该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糊突:混淆
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勘:判断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延:邀请
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盗跖和颜渊一个是起义领袖,一个是读书人。泛指武将和文人。
B.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比喻乘便行事,此处作趋炎附势解。
C.错勘贤愚枉做天 枉:冤屈。D.〔滚绣球〕 是表示音调高低的。
3.〔滚绣球〕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视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准确( )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4.曲中清浊、善恶、贤愚、软硬指的是哪两类人( )
A.穷人和富人 B.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
C.天地鬼神和窦娥自己 D.为善的与作恶的
5.这段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否定神权。 B.指斥天命。
C.悲叹自己的命运。 D.控诉黑暗的封建统治。
二、阅读〔叨叨令〕完成习题。
1.关汉卿剧作的唱词工整严密,前后照应。这段唱词共四句,前两句交代了 ,照应了 ,为后文埋下伏笔;后两句交代了 ,照应了 (曲牌)中关于 的内容。
2.这段唱词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特征?这对塑造窦娥形象起什么作用?
性格: 。
作用: 。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戏剧在开始的“楔子”中叙述窦天章为借钱赴考,将女儿窦娥寄于蔡婆家做童养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什么?
【合作探究】
1.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有什么作用?
2.在第三折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了窦娥什么样的情感?
3.窦娥所发三桩誓愿有什么不同之处,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
4.探究本文的内容主旨
【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按要求找出相关的句子。
(1)由寄托到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声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天地的否定: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课后训练】
下面是《窦娥冤》第二折戏中窦娥所唱的两支曲子,读后完成1~4题。
(遭昏官楚州太守桃杌严刑拷打时唱)
〔感皇恩〕呀!是谁人叫扬疾(注:高声吆喝),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桃杌见窦娥不屈服,就要对蔡婆用刑)
〔黄钟尾〕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怕把你来便打的,打的来恁的。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
1.〔感皇恩〕和〔黄钟尾〕与下面哪项是同一类( )
A.〔正宫〕 B.〔倘秀才〕 C.〔沁园春〕
2.前一段唱词实际上反映了什么?
3.后一段唱词中“好色荒淫漏面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唱词表现了窦娥的性格精神。下面是对唱词内容的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
A.表现窦娥对张驴儿绝不妥协的精神。
B.在昏官的棍棒下誓死不屈,表现她性格的刚强。
C.为使年迈的婆婆免受酷刑,甘愿招认罪名,反映了她的善良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D.作为一个弱女子,有人栽赃陷害,有人严刑逼供,她也只好认命,表现了她的软弱。
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