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春暖花开--谈语文课堂之人文教育

发布时间:2016-10-9编辑:互联网

 摘要: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化死板重复的课堂为趣味横生,彰显人性的舞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求索,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语文课堂春暖花开。

关键词:语文课堂  人文教育  营造氛围  创设情境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这里沐浴着阳光,这里蕴含着泥土的芬芳,这里孕育着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许多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以至于一上课就没精打采,恹恹欲睡。审视我们的行为,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中焕发的生命活力。下面谈谈我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营造一种愉悦和谐和课堂氛围,需要师生的共同感动,需要平等而充满活力的情感交流,需要一种师生与文本跨越时空而融会在一起的美妙关系。教师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感触学生,瞬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主体与客体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之间形成默契,达到自然融洽,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心灵的震颤。

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充满爱的空间里学习,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他们的情感思维才能得到释放,才能更好地展开自己的双翅,到知识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如在《羚羊木雕》一课,好多学生在感情方面都倾向于文中的“我”,但也有个别学生说“我”不对。我没有放过这个极好的机会,而是让学生进行辩论,还给他们民主的权利。经过学生的争论,学生理解了,在这场家庭冲突中,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我”也有不对的地方。

二、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学习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通过教师带动学生,在生动鲜明的场景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利用图片,创设形象直观情境

优美的图画,能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利用图画的展示,创设出教材所描绘的情境,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客观事物,使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提高认识能力。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例如教学《黄河颂》,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这对于没有身临其境到过黄河边、对抗日战争历史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境,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没有见到真的黄河,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利用音乐,创设轻松愉悦情境

有专家研究得出结论:当把花放在音乐氛围中培植,会开得比没音乐时灿烂与艳丽,花期也更能得以延长。我们“园丁”也应把音乐大胆引进课堂,让学生的“心花”持久怒放。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就应精心挑选不同类型的音乐,不仅可以让音乐变成整堂课的背景,也可以成为教学中的必要环节。

要让学生真正的融入作品的世界里,首先要让学生拥有一份贴近作者思想情感的情怀,才有兴趣继续以下的学习。除了老师根据需要进行背景作者简介外,还可以选取一段贴近作者情怀的音乐。如我教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感受自然》时,选了一段大自然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里面有虫的低吟,鸟的轻鸣,溪水的吟唱,哗啦啦的雨声,轰隆隆的雷声……学生在音乐声中情绪愉悦,心灵在草木花香和鸟语流水营造的氛围中得以安宁、舒缓。灵魂融入大自然,感受阳光的温暖,聆听风的呼吸、雨的歌唱。此情此景,我也深深地迷醉了,似乎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大自然,和学生们一起成为了大自然的一棵草、一朵花、一株树…… 

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想。”我在讲授泰戈尔的《金色花》时,选取《初雪》作为配乐,乐曲的清新、欢快与课文非常吻合,音乐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孩子回报母爱的圣洁而美好的心灵,从而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表演,创设趣味互动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表演,创设学生之间互动的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当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时,学生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既可以听到又可看到,富有戏剧情味。同时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以将课文背下来,在这种熟悉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金色花》、《陈太丘与友期》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这种方法更适合童话故事式的课文,例如教《皇帝的新装》这篇安徒生童话时,学生通过表演动作和表演课本剧的朗读形式满足了他们活泼的天性,同时在学生课本剧的情境影响下,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利用游戏,创设生动活泼情境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应拘泥于刻板的教学常规课程所运用的方法,还应从语文学习心理角度,引进课堂教学游戏,创设轻松的教学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思考,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整堂课变的活泼起来,这会极大的激活学生的参与性。

教《探索月球奥秘》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设计游戏的缘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学生学习语文这一科目时的不好苗头,如没有日积月累知识点的意志力,没有大胆回答问题的勇气,没有即时回应教师的敏捷。我借鉴了现在正在热播的台湾综艺节目《猜猜猜》中的“抢凳子”、“坚持不眨眼”、“九九乘法表”等游戏,玩游戏输的人必须要唱歌或回答问题,问题紧扣月亮相关知识,比如在规定时间内念出有“月”字的诗句(活动前划定知识点范围,鼓励全班学生积极记忆准备)。整堂课下来,学生既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反应速度,又记住了大量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说”的热情,连平时不爱吭声的学生都主动抢着回答,真让我喜出望外!类似这样的游戏课堂我后来又尝试了几次,就明显感觉到整个班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连上课时叫“老师好”都洪亮了许多。学生的笑颜是那么的灿烂,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学生这愉快的上课情绪继续下去。

(五)利用朗读,创设具体想象情境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用“情”去朗读。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地,触景生情,具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语感。如教学《次北固山下》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我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并要求边听边在头脑中想象诗中所表现的情景,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我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当时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并配以哀怨凝炼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古诗描绘的特定情境中,让学生似乎看到了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站在船头,看着春潮涌涨的江面的情景。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体验到诗人当时的思乡之情。最后我又一次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跟着录音练读,在范读的“导航”下,学生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情并茂。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语文课堂春暖花开,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王华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晓茹 情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科学.2008

[3]李国材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M].广东出版社,2008。

 

陈晓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