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重难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类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方案】
资料链接: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其涉及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背景材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那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关于“讽谏”与“直谏”
讽谏:用设喻、诙谐等方式使君主省悟自己的过失;直谏: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包括批评的意见),希望君主采纳。“讽谏”与“直谏”是相对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比干剖腹挖心、伍子胥赐剑自刎、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方法。
1、朗读课文,注意节奏、语气,读准以下加点字并注音。
帙丽 yì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3、古今异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古义: 今义: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 今义: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朝:(1)、朝服衣冠 (2)、于是入朝见威王 (3)、皆朝于齐
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孰视之
于:(1)、皆以美于徐公 (2)、皆朝于齐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若:(1)徐 公不若君之美也 (2)、门庭若市
之:(1)徐公来,孰视之 (2)、暮寝而思之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臣之妾畏臣 (5)、王之蔽甚矣 (6)、燕、赵、韩、魏闻之
5、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⑤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反思】:
第二课时
【课堂导学方案】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划分文章段落,概括各段大意。
3、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
4、邹忌听了众人的夸赞后是怎么想的?由此,他想到了什么?他是用什么方法讽谏齐王的?他的结论是什么?
5、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了吗?采取了哪些措施?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品读 感悟
1、邹忌与家人的三问三答有何不同?
2、邹忌是怎样给齐王进谏的?
3、你怎么评价邹忌和齐王?
4、读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再质疑:
小结: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巩固训练方案】
一、知识点整理:
1.通假字
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2.古今异义
①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②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方。)
③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时时,古义:不时,有时候;今义:时常,经常。)
3.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活用作动词,当面。)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4.特殊句式
(1)省略句
A.朝服衣冠〔即“(邹忌)朝服衣冠”,省略主语“邹忌”。〕
B.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即“与(之)坐谈”,省略宾语“之”。〕
(2)判断句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3)倒装句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即“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B.能谤讥于市朝(即“能于市朝谤讥”,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即“皆于齐朝”,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即“此所谓于朝廷战胜”,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4)疑问句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孰与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二、链接中考
(一)、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0分)( 2010年襄樊市)
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⒓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⒔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⒕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
⒖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⒗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文言,完成18-22题。(14分)(2011河南)
邹忌修八尺有余,……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8.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19.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20.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
答:
21.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3分)
答:
22.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
(三) 文言文比较阅读(2011全国名校中考模拟卷 )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景公披狐裘坐于堂,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受教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王之蔽甚矣( ) (2)臣之妻私臣( )
(3)皆以美于徐公( )(4)以与饥寒者( )
2、下面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 (1)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能谤讥于市朝
B:之 (1)饱而知人之饥 (2)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以 (1)以与饥寒者 (2)皆以美于徐公
D:而 (1)时时而间进 (2)雨雪三日而不寒
3、翻译。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
(2) 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译:
4、[甲]文,邹忌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齐王纳谏;[乙]文,晏子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景公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类比的手法,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 方式,同样达到了目的。
5、请进一步探究以上两文的相同点,找出你的一点发现(试题已涉及的除外),并简要说明。
【反思】:
参考答案:
课:2、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由此引起讽齐王的想法。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讽喻齐王,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和妻、妾、客进行类比,所喻之理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三部分(3、4段):写齐王纳谏除弊的成效。
4、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品读感悟2、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人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是生活小事,但在这种小事中,却隐含着大道理。在“受蔽”这一点上,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之间有着共同点,可以进行类比。而齐威王又爱好类比(隐语),从美不美的问题谈起,威王喜欢听,阐明道理,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逆耳变顺耳,威王就容易接受
3、齐王:勇于听取不同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根据群臣的进谏锐利改革。
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齐王: 闻过则喜、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大胆改革 修明政治、威望日隆。
4、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巩:
对比阅读:. 私:偏爱 蔽:受蒙蔽。 美:认为”…………美。 与:给
7.B
8.①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②(自己)觉得温暖也(却)能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很安逸也(却)能知道别人的辛劳。
9.行善(救济穷人)关心百姓疾苦。 对比,或用古代的贤君感化对方。
10.可从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语言特色等角度探究。如:两文中的国君都能采纳臣子的好建议,并及时付诸行动,都比较开明;都采用了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人物形象;语言凝练,叙事简洁;都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说服力,(1分)
陆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