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执笔:韩云生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课型:精读 课时:2课时 时间:2011年11月 日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理请文章思路。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的思路。
教学重点:理请文章思路
一.走进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脚步集》,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二.知识积累
1. 给加点字注音。
相间( ) 池沼( ) 镂空( )
鉴赏( ) 阑干( ) 丘壑(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yong 俗( ) 嶙 xun ( ) zhen 酌 ( )
3.文学常识填空。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顺序、 顺序、 顺序。
(2)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 、 、 、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等。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2.阅读第1自然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这一总体印象的?
3.苏州各个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思路介绍苏州园林的?
4本文采用什么顺序有层次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5.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整体说明的?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局部说明的?
四.学后练习
完成课后“探究练习”二三题。
五.教学后反思
秦都中学师生共用教学案
二十一 苏州园林
第二课时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执笔:韩云生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课型:精读 课时:2课时 时间:2012年11月日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了解本文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章具有分寸感,准确性且优美的语言。
一.研读品析
1.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并写出实例体会其作用。
2.课文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主要是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适当的还用到( )和( )的表达方式。请在文中找出并勾画。
3. 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的有什么不同?
4.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怎样理解这一句话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5.说明的准确性,离不开语言的分寸感。语言表达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2)水面假如成了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3)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二.我出你猜
下面的诗句写的是苏州园林的哪些景色?
1. 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2.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三.内容小结:本文由( )到( )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 )和( )之情。
四.教学后反思
韩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