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课堂不举手问题初探》

发布时间:2016-6-17编辑:互联网

 摘要: 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不愿举手主动回答问题已是普遍现象,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的原因。作为教师,应该从自身上去努力:关心学生、加强学习、认真备课、讲究教法、参与管理,努力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不举手  教师  努力改变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现象: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愿举手主动回答问题。很多教师对这一现象已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然而,近年来,学生不举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一是由过去的高年级向现在的低年级蔓延。过去,一些学生到八年级以后才不愿举手;现在,七年级就有许多学生不举手。二是学生人数比例日渐上升。现在,八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已是寥寥无几,九年级更是凤毛麟角。三是由农村初中向县城初中扩展。据了解,现在县城初中学生上课不举手也是普遍现象。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现在的初中生上课总不爱举手发言呢?

经过调查了解和探索、思考,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既有学生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还有家长的原因。

1、学生方面,进入初中,学生们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中生是指11、2岁到14、5岁的儿童.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其心理的变化。年龄长大了,情感冲动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对自己情感的控制从被动逐渐发展到主动,自我控制和掩饰内心情感的能力逐渐形成。初中生普遍产生"成人感",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他们迫切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成人看待,也有意仿效成人的言谈举止约束自己的言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较之以往提前进入了青春期。不仅如此,由于心理和认识规律等多种原因,现在很多初中生的自我个性慢慢磨圆了。一方面,他们不敢做“出头鸟”,生怕同学们嘲笑不成熟、有意显示等等,他们再也不是那种敢说敢讲,毫无顾忌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了。另一方面,他们随着知识的积累,对事物的认识的加深,思维的全面,在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能进行较多的理性认识。对课堂提出的问题,他们不是像小学生那样看问题简单化,而是要对问题进行全面地思考、认真地整理,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不仅要知道对错,还要知道所以然。因此,没有十分的把握他们是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好看法,而互相观望、保持沉默就成了最好的策略。

2、教师方面,一是一些教师思想观念没有真正转变过来,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应对各种考试、考核,教学仍以讲授为主,追求标准答案;学知识采用死记硬背;能力培养搞“题海战术”。二是一些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单一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常常将课堂教学搞得单调、乏味,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来。三是一些教师缺乏必要的学习,汲取新知识不够,不能与时俱进,和学生没有“共同语言”。四是教师平时与学生沟通不够,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3、家长方面,由于农村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或亲戚代管,成了“留守儿童”,因此,家庭教育十分缺乏。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从而造成了孩子内向、孤僻、不愿与尊长交谈的性格。

众所周知,学生课堂上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学生都不开口,教师不知道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教师往往只有盲目提问,重复讲解,造成教学进程推进慢,课堂时间利用率低。其次,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越不举手就越怕举手,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还会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积极等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学生由于上课总不举手,在课堂提问时往往被教师忽视,久而久之,造成这些学生性格内向,难与交流,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下降等等。此外,学生课堂上不积极举手还会造成班级纪律不好,难于管理,师生之间产生隔阂、误解等等。

如何解决农村初中生课堂上不举手的问题呢?我想,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从自身上去努力。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平时要多关心学生,加强思想沟通。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把你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心里有什么话总想与你说。其次,教师平时要多学习,要不断地吸收新知识,积极接受新生事物,学习新鲜活泼的语言。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时,要努力找到共同的话题,尽量摒弃那些陈词滥调,用“共同语言”进行交流。再次,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充分。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精选教法,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法,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鲜感,都愿意去听。同时还要精心设置问题,做到难易适度,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再次,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教学策略,讲究教学方法。比如,课前,教师可适当进行激趣;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可采取分组竞赛等形式;在陌生班级上课遇到学生不举手时,可以先让班干回答或由班干推选人选,这样,不仅能很快改变尴尬局面,而且,还能很好地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举手回答兴趣和欲望;要照顾到全体,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表现机会;针对学生的回答,要积极肯定,及时加以鼓励、表扬,努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增添成就感;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变被动为主动,变尴尬为自然,甚至激趣。最后,教师要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管理,要配合班主任、校领导抓好班风、校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校园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的身心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教师怀有一颗爱心,发扬拼搏进取的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想方设法,不断实践,一定能将“一潭死水”激起朵朵浪花、无限涟漪。

 

徐海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