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枸杞豆》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2-17编辑:互联网

 课时数 1

教  学目  标 1、学习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

2、理解三叔语言的深刻含义,体悟人物的成长轨迹,懂得生命的意义,勤奋学习。

教  学重  点 1、朗读体悟生动形象的描写

2、深入理解文章含蓄的语言

教  学难  点

教     学     过     程

教师指导精讲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

1、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一首《童年》将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岁月。童年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懵懵懂懂的。而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 

二、说一说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我”(小狗)和三叔各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

 “我”小时候,是一个贪玩、不爱读书、爱逃学、不怕打、顽皮淘气、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后来,在三叔的生命意义的启发下勤奋、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植物学家。

 三叔,是一个身患癌症最终离开人世的人。他有多个理想和志向,但由于没有抓紧时间,不够勤奋,见到困难就退缩,最终一事无成,只留下了对生命的悔恨。

三、读一读

文中的“我”可谓是“劣迹斑斑”:顽皮、贪玩、不爱读书,即使挨打也“初衷”不改,逃学依旧。但当“我”遇到病中的三叔。“我”的思想转变了。文章详细地写了“我”和三叔的两次对话,找出来,结合当时的情境,采用跳读法(只读我和三叔的部分对话),读一读。

1、第一幕

(教师讲述情境:今天林子里显得格外美丽。我忽然发现前边草丛中一个黑乎乎的人影,心想: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尖眼睛的女老师?我躲到一颗杨树后面,从细缝里偷看,慢慢认出他来,原来是村东头的三叔。这时三叔也看见我了,他忽然回过头轻轻地喊我:……)

【明确】

“一朵小野花。”“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吗?”这句话要读得亲切些,力求表达三叔对小生命的热爱之情。

“真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 “唉,谁又不是这样呢?”的朗读,要在语气中传达出淡淡的批评,以及些许的遗憾。

“仔细看看,仔细看看,时间已经不多了!”语速放慢,语调沉稳,流露出对生命易逝的遗憾和不能珍惜时间的悔恨之意。当读到“时间不多了”,“太迟了--” 这两句话时,字字铿锵,感情抒发要更加强烈。

2、第二幕

(教师讲述情境:星期日终于到了,我又回到了我想念的小树林, 遇到了三叔,一番交谈之后,发现此时太阳已经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

【明确】

作者把太阳比喻成为“红色的车轮”,意在说明太阳像车轮一样滚滚向前,飞快流逝。三叔所说的“捉住太阳”是指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学习、工作、生活。太阳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是指珍惜时间与生命,在自己的一生中有所作为,生命就会变得有价值。在三叔的眼里,“我”还是个孩子,“我”的生命之路还很长,“我”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生命。所以说“我也是太阳”。

四、悟一悟

1、三叔的一生最终定格在三颗枸杞豆上,文中说三叔临终托父亲将三颗枸杞豆送给我,给我留了一个谜,但是这一次,我猜到了谜底。那么在我的眼中,这三颗枸杞豆有怎样的内涵?

【预设】

A、它是三叔一生的教训、悔恨,似三个“○”--三个理想无成。浪费时间(做事半途而废、没有毅力)的三叔:“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我以前老是忘了去捉它,让它在我的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B、也似三滴泪,流在“我”心上。遗憾、悔恨、忏悔的三叔:“凄楚”“凄然一笑”“时间不多了”“太迟了”(三叔的语气提示)

C、凝聚着三叔希望的枸杞豆,让“我”悟出了生存的意义,从而以此为起点,摆正对生活、对生命、对时间、对困难的态度。

D、是三叔苦涩的心。“凄楚”“凄然”表现出三叔内心的痛苦。

E、是三叔充满希望的红红的心。

F、是硕果的枸杞豆。

G、是生命告终的句号。

总结:

象征了三叔生命的终结--“生命告终的句号”;

象征了三叔一生的教训--“三个遗憾的○”;

象征了三叔对“我”的谆谆告诫--“○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2、三叔一生的教训让我得到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启示;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同学们看过“我”和三叔的故事之后,又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预设】

教训也是财富;

拳头只能征服皮肉,深刻的启示才能触及心灵;

兴趣经过正确的引导可以成器

……

五、品一品

1、就这样,“我”从一个淘气蛋变成了一位植物学家。其实啊,“我”的成功除了得益于三叔的教训外,还和“我”儿时的乐园--那一片小树林密切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章中的小树林的确特别优美。比如:文中的第2小节有这样几句话老师觉得写得很好:

“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然后,用指甲在叶鞘上挖一个小洞,等它爬出来逃跑时,再一把捉住。”

品析:

运用形象的比喻,详细地写了金巴牛的外形。

“躲避”“藏”是拟人的写法,写“我”与金巴牛斗智的乐趣。

“走”“捏”“堵”“挖”“捉”等动词深冬形象地描述了“我”捉金巴牛、玩金巴牛的经过。

“哀啼”把金巴牛拟人化。

2、学生读课文,赏析文中写景的语言。

【预设】

(1)“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小树林的一切都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品析:一个“溢”字,生动地写出了三月的山沟春色无限。正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也形象地写出一个淘气的孩子投身于自然后的兴奋。

(2)“一绺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

品析:量词“绺”是写阳光的形态,“像金色的丝绸”则写出了阳光的色泽和质感,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也烘托出人物此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

六、拓展延伸

感受了作者笔下美丽、神奇的小树林,是否也勾起了你一些美好的回忆?相信你也有这样一个自由的乐园,就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勾画出自己的乐园吧。

(要求:学习文中多种角度、多种修辞的表现手法;字数150字左右。)

 

王朝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