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实词“焉”“贰”等和句式等)
2 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3 理解孔子的记史的手法--春秋笔法。
4 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课前的充分预习,提出疑问,解决基础知识的重难点。
2 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让学生透过“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历史事件去挖掘它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思考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的现代价值。
教学设想 《郑伯克段于鄢》从结构上分为两个相对独立部分,本课时授课内容为文章的第一部分。文言文教学通常会很重视“言”而忽略了“文”,以至于让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所以,本节课力图有所突破,以文带言,以言缀文,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文章丰富的内涵,从而使文言文的教学具有更多的“文”味。
教学资源 幻灯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以一则新闻引入,明确文章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倾 听 情境相关。自然导入新课。
二
《左传》开心辞典竞答。
1组织小组基础知识竞赛活动.
2 老师简单点评。
1 分小组竞答。
2 课代表计分,宣布比赛成绩。 1 本班是文科重点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所以本环节一是对课前预习效果的进行落实、检测,另一个也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答疑。
2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竞答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欲。
三
“文”味探究
(以文带言
以言缀文) 1 通过提问方式,明确《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引出本课讨论话题。
2 提出研究课题。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
3师走动,倾听参与小组讨论。
4 师点评,既要尊重学生观点,但也需及时纠正指引。
5 回归到课文第七自然段的理解。
6 师总结:封建伦理道德虽有其局限性,但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指导价值。
1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迅速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学习,推举记录人,发言人,最后完成《小组讨论汇报表》
3 小组按顺序发言,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并可以对其他组观点点评。
4 小组发言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
1 文言文教学“以文带言”“以言缀文”的教学设想具体实践。
2 还讲台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此环节就是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培养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
4 在讨论中,在思想交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自然达成,避免了老师的空洞说教。
延展与提高
(这一环节根据情况可变为课外作业)
开展为戏剧《郑伯克段于鄢》更名活动。
学生上台板书,并陈述理由。 1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也是对课文主题思想的再深化。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炼字”的技巧。
3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由一则新闻引开去
提出“和”的概念。
倾 听 1 由一则新闻起,再结于一则新闻,体现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次强化。
教学活动记录和反思
学生中的亮点 1 小组发言环节:小组发言的有序性,有角度,各组观点有交流和争锋,有呈现,有生成,特别是最后一组周子渝同学的发言具有总结性,完全可以代替老师的教学总结,这是意料之外的亮点,其实,也应该是情理之中。
2 更名活动环节:学生呈现的名字很丰富,体现出思维的多元性,有的与时下流行的元素结合,比如《一场争斗引发的血案》,我个人觉得,《兄弟》 和《宫》尤其精彩,虽然字数不多,但含义丰富,引人遐想,而且与主旨相扣。
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参与热情高,但参与面稍显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也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体现之一。
刘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