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6-2编辑:互联网

 【学习目标】】

1、 初步熟悉张九龄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了解本诗是如何紧扣“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学习难点】

了解本诗是如何紧扣“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63岁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预习检测】

一、想一想并写出通过明月寄相思的诗句。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觉(     )     滋(     )     盈(     )      

堪(     )     还(      )

三、结合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怀远:                               遥夜:             

 竟夕:                           情人:           

 怜光满:                             

不堪盈手赠:

【自学导航】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 

1、个人体验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2、同桌对读。小组内交流朗读,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歌的内容。 

【亮点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共此时”? 

2、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的“怨”什么,为何怨? 

 

3、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寻觅。 “怜”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 

 

4、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盈手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5、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表达思念之情的? 

 

 

【拓展阅读】 

阅读《望月怀远》和杜甫的《月夜》,比较两诗的情感和抒情技巧的异同。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课外探究】结合你所学过的诗文,搜集与月有关的诗句,归纳明月这一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习反思】

【美文链接】           

月亮的联想

黄诗婷

不知什麼时候,阵阵的蝉鸣渐渐安静了;不知什麼时候,片片的绿叶悄悄枯黄了;不知什麼时候,徐徐的凉风轻轻的来访了.不知不觉中,夏带著热情,暑气完美落幕,秋领著凉爽,惬意隆重登场 -- 秋来了,跟随秋的脚步,月亮更积极闯进你我的心扉,相同的月亮,不同的季节,更牵引人们思念的心. 

    一轮晶莹剔透的明月高挂在星空的画布下,它的光茫不像太阳那样强而有力,却多了一分小鸟依人的柔美,少了一分豪放粗犷的热情. 

    古人总是举头凝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流芳百世的诗词,回头思念远在天边的恋人,张九龄望月怀远,因月光洒落忆佳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苏轼水调歌头,因月亮「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将中国人含蓄的爱恨情仇刻画得如痴如醉,更将中国人对月光的著迷,月色的浪漫,月亮的幻想自笔下流泻出一股慑人的灵气,彷佛身历其境,迷失在文人雅士悠悠爱恋的情怀,颇有山在虚无缥渺间的隐约. 

    古今中外,对月亮的绮丽遐想各有所好,东方人将月的美用文字谱出凄美动人的千古词句,西方人将月的好用色彩绘出屏息凝神的不朽画作.星夜 -- 梵谷最富想像力的作品,朦胧黑夜笼照大地的深色调衬托出节奏感十足的星与月,像漩涡一样的旋转著,在目不转睛之於,令一抹微笑似的弯月在漆黑中「绽放」光茫,闪耀在月明星稀的乡村稻野中. 

     深院月明人静,中秋月圆人团圆,蒙着面纱的明月,创造了多少百听不厌的神话故事;高雅脱俗的明月,成就了多少扣人心弦的唐诗宋词;多愁善感的明月,满足了多少少女情坏的浪漫气息,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出相皎洁

 

刘敏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