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卷作文题,既体现了现代语文教育中大语文的教育理念,又兼顾了小语文的教育体系,融语文教育的引领性与普通高考的选拔性为一体,是在新课程改革过渡之年的一次完美的衔接。具体有以下几个亮点:
选取学生周末回家帮助干农活的事,体现当前社会热点--“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和农民)。虽然该事件对考生审题立意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提醒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当前政治形势的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怎样体现,这则材料是一个很好的引领。
作文材料中的两个要件值得关注:一是插秧,会让我们想到粮食;二是妈妈,那是生命之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在田里干活的人应该是父亲,“男”在篆书里写作“男”,什么是“男”,就是在田里干重活的人。材料不用父亲而用母亲,可见出题者的良苦用心。母亲是生命之源,粮食是生命延续的必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那才是语文的根。
干农活没有干好,不是能力的缺乏,而是没有放下多余的顾虑,这又体现语文对生活的关注。人生不仅需要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更需要一种理性、智慧生活方式,这便是这则材料对智慧人生引领。
这则材料不是一个简单的“放下”的问题,“放下”是一种超脱,一种淡然,简单的写“放下”就不太切合题意。材料倡导的是在积极进取的同时,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就要抓住“多余”“顾虑”等关键词,准确立意。不管是站在“妈妈”的角度谈教育,还是站在“我”的角度谈生活智慧,他都应该是带有浓郁的儒家文化的一种积极用事态度。高考的选拔性也在这个层面得以体现。
综上所述,2012年全国二卷的高考作文题,涵盖语文与社会、语文与生命、语文与人生、语文与传统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联系,真正践行新课程改革中大语文的观念,对语文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引领。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真正践行这样一种理念,那么,我们或许能够找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沟通的那座桥梁。
黄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