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2届高考作文预测题 作文指导(高三)

发布时间:2017-12-22编辑:互联网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郑渊洁日前发布微博投票“见到老人摔倒你会救助吗”,他提供了两个选项:一个是“由于南京彭宇案,我不敢”,另一个是“我会救助”。截至4日共有3050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有1316人选了第二选项,即只有43%的人愿意救助倒地者。(《中国青年报》2011年01月06日)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这是一则拷问社会良知的一道作文试题。关于社会道德规范方面的写作试题,一些省份的高考试题已经有所涉及,比如,2008年辽宁高考作文关于青年价值观的调查,但是,对当下社会人们普遍的道德规范的思考,却是应该从更广泛的层面进行思考和挖掘的内容,因为至少在道德规范的正确导向上,在表达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在引导考生更广泛地认识社会、思考社会上,这类试题都应该需要长久关注。

作文试题由文字材料、漫画材料和要求组成。文字包含着多重信息,其中最主要的信息是人们对郑渊洁提出的问题进行的比较性回答:救或者不救。其中“只有43%的人愿意救助倒地者”是这则作文材料所承载的最重要信息,考生应该更多地从这个角度进行作文立意。看似并不悬殊的数字对比,十足地暴露了当下人们比较普遍的心态。

文字材料所提供的另一个信息则是“作家郑渊洁”的身份:首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一个人写一本期刊(《童话大王》半月刊)26年世界纪录保持者。作品已售出1亿5千万册。2008年,联合国向郑渊洁颁发“国际版权创意金奖”,郑渊洁成为中国作家获此殊荣第一人。2008年汶川地震,郑渊洁成为向地震灾区捐款最多的中国作家,捐款总额达38万元人民币。2010年4月,郑渊洁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人民币,用于灾后重建小学新校园。2008年12月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向郑渊洁颁发“中华慈善楷模奖”。2008年7月26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向郑渊洁颁发“特别贡献奖”。2009年12月28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向郑渊洁颁发“爱心贡献奖”。2011年3月27日获选国务院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使者”。这则信息提醒考生,关注值得关注、应该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个有良知的公民应该做到的事情,无论是事业还是慈善爱心层面,郑渊洁做到了,我们也应该做到。

作文材料还附有一则漫画,耐人寻味的是漫画主体是一个拥有爱心的人,和一个倒地不起、蕊似一个索套的蜡烛,漫画中的文字写道:是他撞倒了我……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立意的基本方向:

1.道德滑坡猛于虎。

2.良知与道德懵懂,孰重孰轻?

3.关注社会道德,人人有责。

4.人心应该装着良心。

5.良心缺失病在自私。

6.让良知之花盛开在人间。

【素材积累】

1.15日下午,河北邯郸市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在联纺路上,在长达半个小时里行人们视而不见。途径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王铁军奖老人救起后,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11月18日“新华网”)

2.去年11月份,南京的一位老太太赶乘公交车时摔倒在地,一位叫彭宇的小伙子将其搀起并送往医院。后来,老太太说是彭宇撞着了她,而彭宇认为自己做好事反遭诬陷。真相扑朔迷离。

今年7月份以来,这起原本简单的民事案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9月5日,法院按“推理分析”作出彭宇赔偿4万多元的判决后,舆论更是一片哗然。短短的几天时间,天涯论坛关于此话题的一个帖子就有31万多次的点击率,上万人跟帖。网友们几乎一边倒支持彭宇,对判决表示不满。更有网友在凯迪论坛上发帖,呼吁给彭宇捐款。(《南京晨报》)

3.昨日下午2时55分许,一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福州六一北路与湖东路交叉路口附近人行道上走,突然就脸朝下扑倒在地上。围观的五六人,无人出手相救。就在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起来时,旁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又让她们缩回了手。老人孤独地躺在冰冷的马路上,直到生命的终结。(《华声在线》)

4.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2011年1月12日召开表彰会,重奖两名高三学生,这两名学生在见一名老人摔倒受伤的危难之际,毫不犹豫伸出援手,救助老人。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2011年1月12日奖励罗湖外语学校17岁高三学生罗炜和周天成每人一万元;罗湖区教育局授予他们两人“助人为乐阳光好少年”荣誉称号;共青团罗湖区委员会授予他俩为“优秀团员”称号。

5.无人敢扶这种事情,不应该首先来讨论人性的善恶和道德的缺失,这终究还是一个安全的环境是否存在的问题。在国外,很少听闻有救了人反被诬陷的,因为只要救人者需要,很多人会自动站出来提供现场证据。所以说,做善事时有个安全环境做靠山。

【典型例文】                当见义勇为遇上“动机论”

朱小龙

扶起摔倒的路人原本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如今在某些场合却成了重大考验。据媒体报道,前不久江苏省泰州市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摔倒在马路上,30多名围观群众无一上前搀扶。躺了15分钟左右,老人最终被120急救车接走。此事再度引发了人们对见义勇为的讨论。

从新闻角度而言,泰州老人的遭遇似乎难以起到轰动效应,因为类似的事件人们多有耳闻。就在今年1月份,杭州一位85岁的老人不慎跌倒在街头,众多路人驻足旁观,始终不肯伸出援助之手。显然,老人们遭受的冷遇再次刺痛了人们的神经,暴露出社会伦理道德层面的缺失。

古训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扶起老人的“小善”面前,众人之所以退避三舍,并不能盲目归咎于人情冷漠。在多起老人摔倒事件中,许多人担心遭遇“碰瓷”,害怕善因结出恶果,最终“见义不为”。实际上,人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每当发生类似事件,“南京彭宇案”便屡被提及。虽然“彭宇案”事发多年,有关真相仍不得而知,但由此引发的“老人摔倒不能扶”的道德危机依然在蔓延。在理应伸出援手之际,人们防范之心多了,利他之心少了;复杂的考虑多了,简单的行动少了。

但是,“彭宇案”终究是个别现象,其负面效应不能被无限放大,毕竟助人为乐、互相关爱才是社会的主旋律。不可否认,“彭宇案”在一些人心中投下的阴影仍挥之不去,善始难善终的担忧羁绊着一些人的行动。然而,老人摔倒无人扶毕竟不是文明社会的常态,一片乌云不能遮住整个天空。为此,我们仍需保持率真秉性,义不容辞地帮助他人,只是在某些场合下要注意技巧,做好自我保护的准备。另外,有关的法律法规应不断健全,加强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力度,避免出现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尴尬情况。

实际上,见义勇为的行为正遭遇“动机论”风潮。在诸如老人摔倒的事件中,待救者的动机被过度揣摩;同时,施救者的动机有时也会遭受质疑。最近,舆论广泛关注广东东莞富豪刘柏权用直升机帮警方拦截歹徒一事。刘柏权本是见义勇为,却被动机论者定性为“炫富”,其在捉贼中可能遭遇的危险则被人置之脑后。见义勇为并非某个群体的专利,不能被人为地贴上身份标签。2007年,陕西西安富商戴俊为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勇斗歹徒,最终被刺身亡,赢得社会尊重。从本质上说,刘柏权与戴俊的行为并无不同,只是因为牺牲才使后者免去了质疑的纷扰。

有一位名人说,简单是做人和做事的最佳原则。面对弱者,我们要果断地伸出援手,不应被动机论掣肘。对于他人的义举,我们要学会感谢,不应以动机妄加评说。

(摘自《光明日报》)

 

马占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