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1、明确影视与文学的关系
2、学习借鉴影视要素促进语文学习
教学重点: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比较影视与文学的异同
教学难点:借鉴影视文化,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教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2012/5/18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步步惊心》。
去年开始电视热播一类电视剧,被观众称为“穿越剧”。这种穿越聚最早源于2001年香港武侠作家黄易的《寻秦记》。这种题材的作品出现,让我们感觉到耳目一新。那么,除了新鲜之外,有没有思考过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今天,就揭开影视文化的一角,来认识如何看电影电视,认识这些剧作和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关系。
二、影视文化含义:
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一个地区,一个社团,一个国家中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特点:商品性、流行性、娱乐性、媒介性、日常性。
影视文化:日常性突出。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鲜艳的色彩、震撼的音响效果。
三、 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比较影视与文学的关系
(一) 情节:
1、欣赏印度电影《陌生人》片段
①蒙太奇: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这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
②手法:淡化镜头(fades)又可以分为淡入(fade ups)和淡出(fade down)
③.淡入是指画面由黑色画面进入彩色画面,淡出是指画面由彩色画面进入黑色画面。
淡出表示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终结。
2、 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段,概括情节衔接特点
3、总结1 比较影视与文学作品情节处理的异同
①联系:二者在情节转换中皆采用某种手段。
影视情节的画面的转换有淡入淡出镜头切换的方式。
文学作品在情节转换时使用过渡句实现。
②不同:
影视中情节表现更直接,更吸引人。
文学作品中情节含蓄,需要体会。
(二) 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会看到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影视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常用的一种手法就是特写。欣赏《林黛玉进贾府》视频片段
1、 特写: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以造成强烈的效果。
2、 视频中几次特写,让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在他们的眼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呢?此时无声胜有声。
3、 阅读文本《林黛玉进贾府》片段,直接感受人物内心活动。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4、 总结2比较影视与文学作品中异同:、
联系:利用各种手段刻画人物性格。
影视使用特写塑造人物。
文学作品借助心理、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不同:
影视中人物性格需体会,与演员的表演能力有关。
文学作品中可以直接、准确了解。
(三) 任何情节都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发生,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突出性格。
1、 阅读《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环境描写,说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2、影视中除了环境的拍摄之外,常用的一种渲染气氛的手段就是背景音乐。
欣赏《仙剑奇侠传三》中的背景音乐,说说你的感受。
2、 总结3 比较异同
联系:渲染环境,引起共鸣。
影视中可以全方位的调动观众感官,易于感受。
文学作品中借助联想可使故事更加丰满。
不同:
影视表达更直观,容易让人感动,更加吸引人。
文学作品需借助联想转化。
三、总结全文:
联系:渲染环境,引起共鸣。
影视中可以全方位的调动观众感官,易于感受。
文学作品中借助联想可使故事更加丰满。
不同:
影视表达更直观,容易让人感动,更加吸引人。
文学作品需借助联想转化。
四: 深思:
1、《娱乐至死》 由尼尔波兹曼所著,他指出:
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主要观点:
有2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2、 读书的好处:名人名言
总结:多读书,多思考,增加自身的文学底蕴,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影视要运用批判的眼光有目的、有选择的观看,从而取长补短,为己所用。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