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课改之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了万千课堂。于是语文课堂一改昔日沉寂之风,变得热热闹闹,学生也变得活跃起来。多媒体教学也应运而生,得到学生的喜爱和老师的接纳及施行。但老师们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不时发出“唉,现在这书真不知道怎么教了”,“简直是越教越怕,越教越难喽!”的感叹。
2012年4月23日,学校安排我们到金沙二中观课。观了邱支和老师的课,我的感触是“有用、创新!”。在这堂中,邱老师以《作文讲评---在一走过的日子》为载体,用学案来导学,让学生根据他给出的“作文评价标准”和“作文修改的五个步骤”进行作文修改。大约十五分钟左右吧,学生们纷纷举手,把他们互相修改的作文展示出来,请看学生们的评语:
甲生:***同学的文章,在行文过程中穿插有适当的景物描写,且引用了名言名句作结,使文章增加了深度。
乙生:***同学的文章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比喻他和朋友之间的友谊,生动,形象,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己作文修改中来,从而解决了评语无人看的伤心局面。而在这种互相评价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听和说的能力的训练。真可谓一举几得!不难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实现了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得轻松的教学理想境界。
4 月26日是,我们语文组安排在八(1)班观课,观了王富银老师的课,我的感触是“简约、创新”。在教学《五柳先生传》一文时,王老师以了解陶渊明其人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文本的兴趣,又了解了陶渊明其人,对文中描写陶渊明思想性格、爱好志趣、生活的归纳,无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学生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进行朗读指导和对陶渊明其人的评价。请看学生们对陶渊明其人的评价:
甲生:我很喜欢陶渊明其人,他的文章风格清新,幽雅;
乙生:我不喜欢陶渊明其人,在他生活的战乱时代,他未免也太没有责任心了,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跑到山林中隐居起来。
整个过程,简约,创新,没有一点伪价值成分,却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综观以上两堂课,本人认为语文教学本真的栖息状态即是多元、开放、创新、有用。
语文教育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与社会生活、社会需要密不可分。因此,语文教学就必须要贴近社会生活,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联系,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几点呢?
1、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几点阐述,启迪教师更新观念,尤其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论述,发人深省。开放式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途径、教学评价的开放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它始终把学生和教学过程当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选用开放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形成知识,提高能力,在学习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完善。
2、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原则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封闭的、僵化的、教条的、缺乏活力的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中应遵守辐射性、主体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以课堂为中心,从时间上向前后辐射;从空间上向课堂外辐射,向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从书本向各学科、自然界和操作实践辐射。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开放;强调人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视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创新是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只有引进了时代的活水课堂教学才永远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3、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容
(1)、开放教学目标。
开放式课堂教学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教材双基教学目标,为后一步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弹性目标,即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三是发展性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现在的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一辈子。
弹性目标要怎样才能做到呢?
A、填补空白,以想象的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哲人这样说过:“想象创造力”而对文学作品“空白”的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样的空白有很多我。文学作品留有大量的空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填补,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B、人物鉴赏,以辩证的理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开放教学过程。
①课前开放。传统教学是上课了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开放式教学则在课前公布目标要求,学生可通过预习新课、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等途径,对新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感知与准备。②课中调节。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联系师生的纽带,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课前、课后形式都替代不了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师生授与受的时间比例不能一成不变。具有一定知识性、学生以自我理解的内容,教师讲授的时间可稍多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练习的内容,则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讨论归纳、进行自学,尽可能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全体学生参与。此外,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可以进行开放设计,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设置长课、短课;两节课连上;灵活安排课表等。
③课后拓展。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1]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后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往往会延伸至课外。教材只是范例,真正的营养广遍于课外书籍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语言空间去涉猎,去汲取。
“行是知之始” [2],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陶行知先生就主张行知合一、教学做合一。因此,除了博览群书以外,还要让学生带着许多在社会和生活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走出教室,积极参与到家庭、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完善、升华,做到课内学知识,实践长本领。
④教学空间开放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在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人格魅力方面的贡献是其他学科难以伦比的。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课堂、学校以外,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走进自然:大自然是一位好老师,如果学生能经常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和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和自然交朋友,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霜雨露、草木鸟兽纳入观察对象,定能开拓视野,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描写大自然景象的课文和诗词,如:《醉翁亭记》、《春》、《咏柳》、《忆江南》等,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这些文章,结合自然、气候等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描绘自然景色、叙述人物活动的课文,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四季与生活。
融入社会: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社会上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都可以请进学校课堂,成为学生的师长和学习榜样。工厂、田间、机关、社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从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汲取新鲜活泼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同步。
⑤思维空间的开放: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意识、开掘学生问的潜能为主线。要走出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的模式,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
⑥课型的开放:开放式语文教学要有开放式课型来支撑,如果没有开放式课型,那开放式教学模式则成为空中楼阁,缺少可操作性。
4、开放教学评价。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三点:人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每位学生都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在其充分展示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促使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切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要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努力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真正把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放在首位。
简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