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仙鹤的人:一个孤岛女教师的追求

发布时间:2016-10-5编辑:互联网

 

中国教育报     2001-08-08     张来民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乌裕尔河畔,有一个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名叫“赵凯村”。200多年来,这个村子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现在,都还没通上电。 

  15年前,年仅23岁的曲凤芹来到了这里,开始了她民办教师的生涯。岛上曾经来过几个男老师,但他们都只呆了不到两天就离开了这个几近原始村落的地方。村民们谁也没曾想到,这位新来的女老师,会在这个贫穷、闭塞的孤岛上扎下根来,一干就是整整15年。 

  学校就是我的舞台 

  初来乍到的曲凤芹没有自己的房子,一家人只能挤在一间装杂物的旧库房中。可比起自己的住房来,曲凤芹更关心的是学校,她说,学校就是她生命的舞台。 

  村里原来的校舍是一间破仓库,课桌是土坯垒成的土台子,窗户上只蒙着一张在寒风中哗哗作响的旧塑料布,由于年久失修,这间教室已经是摇摇欲坠。村里没有资金盖新校舍,于是曲凤芹决定自己动手来搭建她的“舞台”。她带着八九个大孩子,整天在泥水土坯中摸爬滚打,几天下来,双手就磨出了一排血泡,虎口绽开口子,一沾泥水血就不住地往外流。曲凤芹的行为感染了村民,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帮忙,一间崭新的校舍很快就矗立起来。 

  开学那天,整个孤岛像过节一样热闹。村里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新校舍前,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曲老师的敬意。老村长代表全村人向曲凤芹深深地鞠了一躬,满含热泪地说,“曲老师,我们几代人都会感谢你的”。正是老村长朴实的肺腑之言,坚定了曲凤芹献身孤岛教育事业的决心。 

  作为岛上惟一的老师,曲凤芹要负责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讲授不同的课程。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曲凤芹为此没少下工夫琢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她又组织学生成立了课外活动小组,有定期帮助孤寡老人的学雷锋小组,有为村民代写书信、对联的书法小组,还有中草药小组、游泳小组等等。 

  在自己的舞台上做一名最优秀的演员,这就是曲凤芹的人生信条。 

  真要在孤岛干一辈子吗 

  东北的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如何保证孩子们在教室里的取暖问题成了曲凤芹的头等大事。以前教室的炉子只能烧玉米芯,散热又小,不少学生的手脚都被冻坏了。曲凤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将自家的铁锅拿来扣在炉子上,扩大了散热面积;接着扩大了炉膛,使炉子除玉米芯外还能烧芦苇;她又找来一些红砖,放在炉子上烤热后,一一给孩子们垫在脚下。教室变暖了,孩子们的冻疮也都好了。有一个叫吴刚的学生,因为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慢,冻疮比一般孩子的都严重,作业本上总留有斑斑的血迹。他说:“曲老师对我像亲妈妈一样,关心我、照顾我,别人换两块砖,曲老师就给我换四块砖,到底把我的冻伤治好了。” 

  曲凤芹曾说过这样的话,“只有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然而,当她把满腔的爱都倾注给了她的学生时,她就很难再尽到自己作为一名妻子和母亲的职责。 

  曲凤芹有两个女儿。为了专心教书,她将大女儿送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婆婆家;小女儿是在岛上出生的,刚满7个月,她就给女儿断了奶,以免课间喂奶耽误给学生上课。一次,女儿龋齿发炎,正巧丈夫回了吉林老家,忙着准备全乡数学竞赛的曲凤芹无暇顾及女儿,狠了狠心将女儿一人关在家中。中午回来时,女儿半边小脸已经肿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看着女儿,曲凤芹的心如刀割一般,可一想到还得给学生上课,她只给女儿吃了点药就又回了学校。晚上,疲惫不堪的曲凤芹回到家时,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大跳:房门大开,女儿却不见了。邻居过来告诉她,“你丈夫回来了,带孩子上医院去了。还说不让你再进这个家了。”那一刹那,曲凤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淌下来,自己欠女儿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由于曲凤芹忙着学校里的事,绝大部分的家务活都推给了丈夫。她家的承包田由于人手不够,草苗齐长,年年收成不好。而民办教师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工资还经常没有保障,曾经连续5年,曲凤芹没有领到过一分钱。而她既要抚养女儿,还要赡养老人,生活的艰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对曲凤芹来说,教学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她都能忍受,她最大的困难不是别的,而是孤岛交通的极度不便。曲凤芹时常需要去乡里、区里开教学会、领教材、进修学习,可一到干旱枯水期,岛上通往外界的惟一方式就是趟沼泽。20多里的沼泽地,曲凤芹每次要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三、四个小时,稍不注意,就会一头栽在泥水中。一次,曲凤芹从乡里回家时在沼泽地中迷失了方向,四周是死一般的沉寂,天色也越来越黑,无名的恐惧一阵阵向她袭来。如果出不去怎么办?孩子、丈夫、父母的面容一一在她的脑海里浮现,而这些本来应该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这么多年来都被自己忽略了。几个小时后,当曲凤芹最终趟出苇塘,瘫坐在地上,她开始问自己:我真的要在这里干一辈子吗? 

  曲凤芹内心的变化没有逃过学生们敏感的眼睛。一天,当她像平常一样推开教室门,却发现所有的学生都聚集在一起,神情沮丧,还有的在暗自垂泪。一抬头,看见黑板上写着一行字: 

  老师,留下吧!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20多双眼睛使曲凤芹的心沸腾了,她没想到,学生们对她竟怀着这样强烈和真挚的眷恋。从此,曲凤芹的信念再也没有动摇过。无论多苦多累,只要她一想到那一双双满含期盼的眼睛,她的内心就充满了勇气和力量。 

  永做放飞“仙鹤”人 

  离赵凯村十几公里,就是“仙鹤的故乡”--扎龙自然保护区。仙鹤美丽的身影时时会掠过赵凯学校的上空,每当仰望着展翅高飞的仙鹤,曲凤芹就会想到她的学生。她说,她的学生就如同这一队队仙鹤一样,她要永远呆在这里,放飞一只又一只的“仙鹤”,让他们自由飞翔在祖国蔚蓝的天空中,飞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曲凤芹实践着她的理想,15年来,她不懈追求。通过自学,她获得了大专文凭;她所完成的教育科研课题被评全乡中心课题和全市农村学校重点课题;1998年,她获得全区中小学校长职能大赛第一名,又在全市的比赛中获得了全能优秀奖……比起这些荣誉来,更让曲凤芹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学生。这么多年来,乡里中学最好的学生,几乎全都来自曲凤芹的班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