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南门中学
科目:语文 年级:初二 时间:2011、10、20 授课教师:
参与备课成员:
课题:《桃花源记》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
4.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概括各层大意,,积累重点词语。
3、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问题设计 1、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4、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5、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6、 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7、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核心语句 1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策略方法 1朗读法 2想象法 3自主和作探究法 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课前预习 1. 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2. 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课后注解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圈画在书上。
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诵读课文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3、内容剖析,进一步理解文章 4、质疑解难
5、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
分配 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快) 自主合作
探究问题
(慢) 互动展示
解决问题
(透) 当堂训练
巩固问题
(精) 巡视指导
激励启发
检查预习情况,诵读课文 演示
PPT 1、读准重点字音。
2、A.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B同学齐读课文。
C.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学生
自由发言、朗读课文
观看
ppt课件 学生通过听发言、观看课件加深预习内容的印象,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通过学习加深印象,掌握必要的文体常识,纠正误读字音。
订正朗读节奏,训练古文诵读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和查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的读书习惯。
教师点拨朗读方法,具体就课文指导朗读。 10
分
钟 培养
自学
习惯和朗读能力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
2、译文
四人小组一起解读而后集中解难,或者让老师提问,学生答疑,五个段落分类处理。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辅导基础差的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教师点拨古文翻译方法 18
分
钟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内容剖析,进一步理解文章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理清思路和线索。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 教师点拨学生,先写后说,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交流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10
分
钟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质疑解难
见问题设计内容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理解。 教师点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加深对课文理解。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 5
分
钟 锻炼思维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
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 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通过思考回答问题,掌握文章主旨。 2
分
钟 领悟主旨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21.桃花源记
桃 发现桃花源: 景色优美 向往
环境良好 和平
花 进入桃花源: 生活安定 安宁
民风淳朴 反对
源 离开桃花源: 不复得路 无问津者 战争
剥削
记 似有似无 理想社会
课后反思
余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