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11-2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铺垫 

导入 

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习课文 

   (一读  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  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  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  鸿儒 ,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  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陋室铭》公开示范课教案 

  [课    题] 《陋室铭》 

  [授课时间]  2007年3月 27日 上午 第3节 

  [授课班级]  汤池镇初级中学 八(3)班 

  [授 课 人]  唐 宗 海 

  教材分析: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研究主旨:“建构式”文言文阅读(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语言规律,归类建构并强化文言认知体系;在文本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文本的整体认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中建构起相关的人文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 

  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方法 

  文言文“五读法”:诵读--品读--演读--审读--悟读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写有物品名称的纸牌8张 

  教学过程 

  一、讲述,走近陋室 

  给大家讲个有关刘禹锡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营造情境,唤起学生对陋室了解的渴望,激起学生对《陋室铭》及其刘禹锡的探究欲望。)

 

梁兰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