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用《庄周梦蝶》动画片引出课文。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庄子,今天就来学习他其中的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也叫做濠梁之辩。请大家把书本翻到164页,自由的大声读课文。 请一同学读课文,请一同学来点评一下他的朗读,可从字音节奏情感三方面来点评。
二、还原翻译:
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还原一下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尽量用现代白话进行还原,尽量还原对话的原意,尽可能还原对话的语气。
两千年前,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在美丽的濠水边,伴着清风,和着鸟鸣,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老师补充开场白,配乐)
生还原演绎。让学生点评,注意课件上红字的解释。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一遍。
三、看来同学们已经入情入境了,那么他们两个人辩论的是什么问题?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知还是不知?惠子认为不知,理由是什么?子非鱼,不知鱼之乐。庄子认为知,理由是什么?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的回答很巧妙,偷换了概念,把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偷换成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了。 解释两个“安”。安知?惠子的意思是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是什么句--反问句,庄子偷换了概念,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是疑问句,汝安知?------吾已知!
这场濠梁之辩,有人说庄子略胜一筹,有人说惠子更胜三分,你认为谁更有道理?请小组讨论,如果意见相同就找出充分的理由,如果不同就说服对方。
生:都有道理,惠子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庄子以赤子之心来看待万物,很浪漫可爱,像孩童一半天真浪漫。
生:惠子。庄子以偷梁换柱来结束辩论,讨论的结果还是庄子不知道。
生:庄子。他认为万物都有灵性,惠子过于科学死板,不太有乐趣。
生:庄子认为人和万物相通,人和鱼都向往自由的。
生;从理性上看惠子正确,从情感上看庄子正确。
四、愚人的狡辩往往被人嗤之以鼻,但智者的狡辩却常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甚至引为经典。尤其是像庄子这样的智者,要记载自己的言行,自然要选择得意之处记之,必定有深意存焉。
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参透其中玄机,解开其中奥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庄子。播放庄子简介动画片。
庄子和惠子的立场和思想是不一样的。庄子是道家,重欣赏,惠子是名家,重真知。一个超然世外,一个固守现实。张岱年在他的《直道而行》中说 “我二三十岁读庄子这一段,认为惠子是对的。近几年再读,我认为庄子是正确”。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其他人也产生过这样的看法,诗人和艺术家由此得到了灵感:(屏幕)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
水光山色与人亲。--李清照
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
你们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在物上有我的情感色彩,我高兴它也高兴,相看两不厌。自然和人是平等的是知己,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同学们真是庄子的知音,我们先把这场千古的争辩放一放,我们来关注一下,为什么庄子始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呢?
对,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庄子说过一句话,听起来很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天人合一。庄子的物我融通有一次发生在梦中,你知道吗?(看视频) 庄子做这样的梦,惠子会不会做这样的梦吗?
惠子不会,他是用逻辑的理性的眼光看世界,庄子则是用诗意感性的眼光看世界,庄子一生崇尚自由追求天性,就像一句广告词中说那样,生命就是一场旅程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读到这里,我们觉得庄子仅仅是在用一个“安”字诡辩吗?不是了,是用他的心境他的感悟在辩论。难怪易中天说从庄子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家所倡导的自然、宽容。于丹更是把庄子当做了神人。
今天在濠水的边上立着庄子的雕塑。假如我们有机会去濠水的边上,面对睿智的庄子,感受千年的情韵,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分享一下你心中的感怀。
濠梁之下一游鱼、天地之间一庄子,绝顶聪明的庄子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人与鱼的界限,庄子何尝不是一只鱼,一只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之鱼。在今天高楼大厦林立,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离我们渐远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的精神的回归,让我们开启庄子之门,让生活中多一些意趣。
吴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