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全国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近颁布,将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小学低年级识字量的减少和注重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这样的改变究竟会对中小学生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呢?
低年级“多认少写”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减负,但又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轻,而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比如,小学生的识字与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2000多字,而且要做到“四会”,即会读、会讲、会写、会用。但从今秋新学年起,将减少一二年级的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而且仅要求会写其中的800个汉字。新课标提倡小学低年级“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据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介绍,这次在制订新课标时还专门请专家对儿童的认字与写字作了专门的字频研究,从儿童语文生活的角度提出了要先学、先写的300个汉字,并附录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这300个汉字的字型结构简单、重复率高,其中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这些字应当成为小学一二年级教科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沪版标准提前达标
相较于该份全国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上海的语文课程标准多年来始终坚持减负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并重的原则,在减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方面,沪版的课程标准已经提前达到了全国的要求。早在2007年,市教委就提出要求,小学起始阶段2000字识字量的学习时间从两年调整为三年。以本学期的要求为例,一年级结束时要求会写的字仅为350个左右,二年级结束时要求会写的字也只有464个,两者相加恰好与新的全国版课标要求基本吻合。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新课标格外重视课外阅读量,特别提出了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和初中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此外,课标中还增加了一项新要求,即“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而有专家表示,这一点或是上海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软肋。以2009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1SA)”为例,上海学生在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列全球第一,高出第二名的韩国26分,但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却比韩国低了3分,且在总成绩中差异最大,这说明上海在不同文本形式的课程内容上分布不均衡。因此,上海的语文研究专家提出,随着诸如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文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解决了识字量问题后,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正成为本市青少年有待提高的一项基本的语文素养。(记者 王蔚)(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