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教师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发布时间:2016-8-16编辑:互联网

1.给课文拟一个简要的提纲。

第一部分: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并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经过。

第三部分:高度评价,进而揭示中心。

第四部分: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

2.课文是如何高度赞扬五位义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价格的?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一是直接赞美

①全文开头用了一个判断句指出其“激于义而死”,直截了当对五人死义作了赞美;

②描写五人临刑时的举止与死后的神色,表现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描写五人领导的一场斗争所取得的效果,赞美五人的杰出贡献;

二是侧面烘托

①开篇即点明为五人修墓立碑,而且是“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意在通过五人死后给社会留下的重大反响,来突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之大,选用魏阉废祠来葬他们,是人们对五人的高度颂扬。

②两次提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和“发五十金”,足见五人的义举深受后来人的赞许,也是用贤士大夫的“激于义”来衬托五人的“激于义”。

③用“呜呼!亦盛矣哉!” 盛赞建墓立碑的盛大和隆重,说明五人声名之皦皦。

④用“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和“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表现其精神动人心魄。

三是运用对比

①第一、二段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的所为对比。

②第五段中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大义凛然、蹈死之顾对比。

③第四、六段以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英勇就义、谈笑以死对比。

④第六段以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后英名永存对比。处处反衬出无义士美好高尚的内心世界。

3.通读全文,作者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人固有一死,死要死得其所,要有价值和意义。就如五人,虽是普通百姓,但他们的正义行为也能对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激浊扬清:揭露阉党罪行,赞美褒奖仁人志士为国为道义而正直斗争的光明磊落的品格。

4.第二段作者特别交代时间“十有一月”,有什么作用?

五人“激于义而死”才十一个月,是说时间不长。下文紧接着用了一组巧妙的对比:“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况草野之无闻者)都很快被时间冲刷得不留痕迹了,惟独五人声名(皦皦,反衬的效果十分显著。)

第三自然段一开始就写到“予犹记”,体会一下“犹”字表达的意味。

一是引出下文追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起因和场面;二是说明五人英勇斗争的壮烈场面和牺牲精神让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末尾才一一列举五人的姓名?

明确:说明他们是“吴之民”的领袖,“激于义”勇蹈死地的杰出代表。在叙述经过之后,再具体介绍人物的姓名,更能突出赞美之意。

5.对于“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作者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教参练习答案:作者表现的是崇敬赞美之情!正是这些“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激于义而死”“发愤一击”,才能够遏制阉党的,才能够遏制阉党的倒施逆行。

作者从四个方面对比,突出“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的正义品格高大形象。

①五人之死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对比,揭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献身意义;

②五人从容临难和缙绅的失节附逆对比,表现“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的刚直品格;

③五人之死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对比,表现五人的光明磊落和荣耀。

④五人之死与他们假如“碌碌而生”对比,赞扬他们死的伟大,死得其所。

6.课文中几处对比有什么作用?参考教参练习答案

7.全文叙、议、抒如何紧密结合,事、理、情怎样交融并茂的?

就全篇说,先叙后议。第1-4段叙述五人墓由来和五人斗争的事迹,是叙事部分;第5-6段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抒情部分。具体看则叙中有议(抒),议(抒)中有叙。议论、抒情随叙事的内容而发,叙事随议论抒情的需要而展开。从二者的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和根据,议论抒情又使五人之事迹益见其光辉。叙事与议论抒情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在一起。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禁得住)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只不过)意中事尔。毋效楚囚对泣!”颜色(脸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全)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回头看)案上有素牓①,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放下,扔下)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恳求)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本指鸟的嘴)!”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上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閧②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相互)顾。  《明史魏忠贤乱政》

(①牓,bǎng,匾额。 ②閧,hōng,同"哄"。)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刚直方正,不附权贵),疾(痛恨)恶如仇。……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都)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约定)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亭、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旂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哪里)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声音响亮的样子)。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像蜜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旂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从此)缇骑不出国门矣。” 《明史周顺昌传》

1、 解释上文中划方框的词语。

2、 翻译下列句子。

1) 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尔。毋效楚囚对泣!

译文:我本知道朝廷传诏使者一定到来,这只是意料中的事罢了,你们不要像楚囚一样相对哭泣。

2) 众怒,閧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译文:众人愤怒,一拥而上,一起殴打缇骑,当场打死一人,各官署不能相互照应。 

3) 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

译文:到了开读圣旨的那天,没有约定而聚集了几万人,都拿着香为周顺昌请求宽宥性命。

 

王彦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