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2.品味作者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课前预习】
1.搜集有关“春”的古诗词名句、成语、俗语或歌唱“春”的歌词,比哪个搜集得多。
2.走近作者。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威尼斯》等散文。朱自清以名节高亢、刚直不阿著称,在1948年病重逝世前,还嘱咐家里人,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面粉”,毛泽东曾赞扬他有不食“嗟来之食”的气节。据朱自清之子朱乔森在《朱自清生平著作编年简表》所述,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以屈原的话为名而自勉,确实做到了一生清白。
【活动方案】
活动1:听课文录音,积累字词。
听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抄写在下面方框中。
我积累的生字词:
小组组织默写,并订正:
活动2:朗读课文,给春景图命名。
找出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语段,给这几幅图命名。
(小组评选最简洁奖、最准确奖、最有诗意奖、最有创意奖。)
活动3:尽情诵读课文,体味作者对春的情意。
课堂随笔:
(第2课时)
《春》课堂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2.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课前预习】
感情朗读课文。
【活动方案】
活动1:品读欣赏,以声传情。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请你反复朗读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赏析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一读,读出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展示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分角色朗读,可分任务展示。)
活动2:找出文中与“人”的活动相关的句子,品读,思考作者为何要如此安排?(画出句子,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活动3:归纳总结,学习妙笔。
(1)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出例子,读出味道。
(2)本文的几幅图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3)总结几幅图写景的层次。
(4)你从中学到了写景的哪些方法?
(按要求阅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活动4:探究主旨,朗读回味
品读文章最后三段,读出作者感情,说说本文主题。
有感情朗读全文,反复练习,准备参加朗读比赛。
课堂随笔:
【反馈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抖擞( ) 应和( ) 嘹亮( )
摇yè( ) 披着suō( ) 戴着lì( ) 黄yùn( )
2.将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 )
(3)“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 )
3.体会下列句中词语的生动性。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
(3)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
4.写出四个含“春”的成语及含“春”的四句古诗。
成语: 、 、 、
古诗: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5. 用“/”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6. 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本体是______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 _____
7. “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一句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三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 春风本是无形、无色、无味的,可作者却将春风描绘得有形有味。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
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2.选文第一段写春草,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
13.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春花的?突出了春花的哪些特征?
14.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1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中“你”和“我”是指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光明的心曲
①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在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落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先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②无意中见到的新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想像,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辉,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著地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暗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④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呵,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衫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⑤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呵,竟是一个盲姑娘!
⑥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⑦“……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⑧歌声依然在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站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面又纯荚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幢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⑨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⑩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未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⑾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⑿墙上的夕辉早巳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的歌,却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6.文章第一段描写傍晚的斜阳有什么作用?
17.解释第⑷段中“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的深刻含义。
18. “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她的“陶醉”?
19.第⑾段说“我慢慢的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本文除了记叙还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请找出集中议论的3个自然段,并说说议论的作用。
十六《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出景物的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知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魅力,了解济南冬天的一些景物,明白济南冬天的特点。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 ) 着( )落 发jì ( )
镶( )上 zhù( )蓄 chéng( )清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 _,_________人。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 、_____ 等。
(2)课文紧扣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之情。
【活动方案】
活动1:朗读展示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情,然后组内分工,各组员自选一段,合作朗读,最后进行班级展示。(接力读、齐读、领读等形式不拘,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活动2:初步感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在刚才接触全文的基础上,想想你阅读后得到的有关济南的感觉,并以“冬天的济南像 ”句式来谈谈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先组内交流,要求人人都说两句,然后班级展示)
活动3:整体感知,深入文本
(1)思考:
① 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 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几幅动人的图画)?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自己动手:
这些景物能构成什么样的画面?请你用自己的笔将之画出来,并给图画起一个别致的名字。然后让其他的同学看着你的宇画说出其内容。
课堂随笔:
(第2课时)
《济南的冬天》课堂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2.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的真挚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
【活动方案】
活动1:研读精彩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①你最欣赏济南冬天的哪幅山景图?在你认为写得最妙的词语或者句子下面做批注。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写景层次等角度进行赏析。(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示例:“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②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③背诵第三小节。(看谁背得快,准备在全班展示哦!)
(2)①济南冬天的水色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描绘水色的方法和写山景的方法有什么异同?(从写景的顺序、抒发情感、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比较)
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活动2:济南的冬天是美的,但在老舍的笔下显特更美,现在再总结一下它究竟美在哪里?
用“我以为济南冬天美在 。”这样的句式说出你对它的魅力的体会。(抢答或者接力回答,不重复别人的答案)
例:我以为济南冬天美在它有温晴宜人的天气。
我以为济南冬天美在 。
活动3:能力提升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从多雾的伦敦回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特别深切,你初到某一个新地方,是否有一些特别的感受?请按下面的提示写一段话。
我曾经到过 。它给我最深的感受是 。
课堂随笔:
【反馈练习】
1.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 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 的特点; 的山,突出其 ; ,突出其 ;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 的特点。
2.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⑴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3.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水藻( ) 贮蓄( ) 长枝( ) 澄清( )
4.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
5.第⑵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
6.“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