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王杨
【学习目标】
1.学习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记叙事件、抒发感情。
2.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3.欣赏品味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散文语言。
【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和对生活的热爱;难点是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知识链接】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晚唱》《商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浮躁》《废都》及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其中《爱的踪迹》《腊月,正月》《满月儿》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自主学习】
一正确读出下面的字
满盈( ) 屏气儿( ) 掬着沙( ) 面面相觑( ) 倏忽( ) 袅袅( ) 嫉妒( ) 锨( )
二 古诗接力站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王安石)
2. 野旷天底树, 。 (孟浩然)
3.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4. ,低头思故乡。 (李 白)
5.但愿人长久, 。 (苏 轼) 三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月迹》选自 ,作者是 , (时代)作家。
2. 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3.(1).综观全文,孩子们是如何追寻月的足迹
(2)读课文,找出下面的句子,并体会他的妙处。
4. “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5.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合作探究】
1.“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 何理解?
2.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3.在寻月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课后检测】
吟诵涵泳,朗读古人咏月的诗词名篇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海上生明月,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自居易《琵琶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1.文章开篇写孩子们什么都不满足,结尾写大家都觉得满足了,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2.“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柳叶儿
主备人:王杨
学习目标
1.学习在生动的描写中寄寓丰富的感情的写法;运用摘记的方法分类摘抄文中含感情的句子。
2.熟悉课文内容,深入探讨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憧憬美好未来。
学法指导
1.诵读文章时,要在脑海里想像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2.带着学习任务读书的意识和作批注的习惯。
3.学习发现、研究、解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相关链接
背景资料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我国处在困难时期。由于刚建国家不久,国力薄弱,再加上外国的经济封锁,国内政治上的浮夸风,及旱涝等自然灾害,致使全国人民面临极端困难的生活,停业应的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加上农民消耗的体力大,所以只好吃一些树叶、野草等充饥,本文所写的正是这一时期的生活。
知识预习
1.注音。
嚼(jiáo)着捋(luō)叶子逞(chěng)能噌噌(cēng)兀(wù )地勺(sháo)子找茬(chá)苦涩(sè)猴(hóu)子风飕飕(sōu)攥(zuàn)紧
2.解释。
(1)舒展:不卷缩;不皱。
(2)品尝:仔细辨别;尝试(滋味)
(3)淘气:形容小孩顽皮捣蛋。
(5)逞能:显示自己能干。
(6)得意洋洋: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7)噌噌:拟声词。
(8)攥:握。
(9)赞赏:赞美赏识。
课堂讨论: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那几个方面来讲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3、作者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
4、童年的“我”为什么感到“最乐”呢?
5、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能让你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
从开头的悬念和结尾对比的手法里,体会到作者对柳叶的特殊感情,认识到一“嚼”一“品”中透出的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的不只是柳叶,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内涵。到此,全文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就水到渠成般地被“攥”了出来。
品读课文: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出节奏、感情。说出喜欢的原因
答案要点:(1)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我”的陶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
(2)第10段中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四个词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而“冰凉、咯嘣嘣、凉飕飕、滴进、阴凉”等词则写出了抢摘柳叶了的苦涩滋味。
(3)第10段中,把一个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去年鲜红鲜红的。”写出极端饥饿,流露出苦涩之味。
(4)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5)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极言其饿,侧写生活的苦涩。
忆往昔,岁月艰难,少年不知愁滋味;看今朝,生活幸福,稚童低语尚言苦!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对待生活?请你用一两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幸福生活的人进行劝说。
教师小结:
时光已流逝,抹不去苦涩的记忆;柳叶又抽芽,牵动着如歌的情思。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柳叶的那个时代吧!因为柳叶时代的情感熏陶了我们的灵魂,丰厚了我们的思想积淀。但愿它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珍惜现在的生活,用真正的幸福装点自己的人生凡尔赛宫
主备人:王杨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的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
2进一步学习说明的方法
自主学习导读
一、整体感知课文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2、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3、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第一段。
要求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领会词语“驰名世界”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至第五段。这几段是课文的学习重点。
i阅读第二段,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1) 该段的描写的作用。
(2) 该段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该段的说明顺序是“宫殿形状”-“宫顶”-“宫殿外壁”
ii阅读第三段,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4) 这一段与上一段的关系。
(5) 本段重点介绍的事物。
(6) 游览者的感受。
iii阅读文章第四、五、六段,做以下问题引导:
(7) 感受第四段的优美的语言描写。
(8) 凡尔赛宫在历史上曾有过怎样的地位?
(9) 插入一段历史轶事的作用。
(10) 历史事实为什么要明确年代,甚至精确到月、日?
iv要求学生在阅读最后一段的基础上做一个导游说词的训练,重点在于介绍凡尔赛宫的特色。
二、导读练习设计。
阅读文章(1)--(5)段,设计以下练习:
①文章第一段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一词交代了凡尔赛宫的知名度,
一句交代了它的方位,而 则用比喻来说明它的价值。
②文章第二段是说明凡尔赛宫的 ,第三段则是说明凡尔赛宫的 。
③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④文章第三段重点说明的是 ,使用 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它的规模,该段表达人们感受的一句话是 。
⑤找出两个形容词,体味它的精妙。
⑥第四段的说明对象是 ,其特征是 。从“ ”和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说明顺序是由远到近。
⑦第五段插叙一段历史轶事的作用是什么?
三个太阳
主备人:王杨
学 习 目 标
1.了解通讯的特点,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
2.体会准确凝练的语言,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3.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导 学
一、基 础 知 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把每个词抄写一遍。
gèn( )古 断壁残yuán( )吞shì( ) cù( )眉 翩xiān( )fù( )盖 xiè( )货 白雪áiái( ) kǎi( )甲 ling( )厉 léng( )角 zhù( )立 呕( )心沥血 粗犷( )俯瞰( )
2.了解有关通讯的知识。
3.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作为标题新闻。
二.问 题 探 究
①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
②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
③写人离不开写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
④“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⑤说说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会来的,一定会来的!”好像是山,好像是海,在这样回答……
文段中提到了她的父亲,你认为是偶然吗?说说你的看法。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文中用“九死一生”概括父亲在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情景,发挥你的想像,用150字左右,写一个父亲在罗布泊九死一生的场景
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
5.第2段中“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想一想,考察队队长为什么流泪?
6.“心里却裹着一团火”中的“一团火”是什么意思?
7.“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这一句反映了测绘工程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8.“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新闻两篇
主备人:王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导 学
1、 借助题注,简介新闻。
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在内容上有总分关系。那么,主体部分是怎样对导语部分展开叙述,表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的?
2、 思考: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详写了哪层?
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
3、 思考并讨论:句子及加点词语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 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3、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象。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幺?(香港回归的重大和庄严)
2、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幺?
3、谈谈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幺作用?
4消息除了采用叙述报道事实外,还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5、课后练习。完成书上的《探究与练习》。
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