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体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生命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鲁滨孙漂流记》和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在阅读同学们作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很多同学爱做梦。今天我们一起来做这样的一个梦。在梦中突然有一天,你发现独自一人在广漠的沙漠里或是无限的黑暗中或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那时你会怎么办呢?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作者及《鲁滨孙漂流记》
三、整体感知:
1、如果你是鲁滨孙,面对荒岛,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或者你的结果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事实上鲁滨孙活下来了,并且独自一人活了28年。鲁滨孙活下来的理由是什么?(从文中筛选信息)
3、通过阅读,你发现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四、品味探究:
1、其实,当鲁滨孙一开始面对荒岛时,也曾想过会死,但他活下来了,而且活的很好。这其中鲁滨孙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找出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组长归纳)
2、读一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心理描写,读一读。
注意: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读出适当的语气语调
适当的停顿和重音
先自由读,然后由学生个别朗读,并有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3、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中,鲁滨孙做了哪些有意义事情?
4、结合心理变化和事情,运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理由是什么。
请用“鲁滨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不同理解,从而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A、如何理解他的写日记和阅读《圣经》的行为?
B、怎样看待他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五、体验反思:
从鲁滨孙这个人物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课外拓展:
请你以“生命”为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以“借方”和“贷方”的形式,列举他们活下去的理由。
七、教师小结: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中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正确的面对,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升起心中永不落的太阳。
八、布置作业:
由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别较大。当你面对西部无数青少年渴望读书的眼神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请以此为依据,写一段心理路程。
教学反思:
尹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