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2. 理解词中虚实相济,烘托映衬的写作特点。
3. 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来感受词的意境,注意体会周瑜当年的雄姿在词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怀及对历史人生的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中国的文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传统,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感怀,或登高而赋,抒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愁思,或临水而歌,诵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叹,那宋代的文学家苏轼在游览了赤壁古战场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哲思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三、 整体感知
1、 教师朗诵
2、 选学生朗诵,学生自由朗诵
四、 分析文本
1、结合注释再读词,思考词的上阕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大江赤壁、故垒、乱石、惊涛
所想:风流人物,豪杰周瑜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采用了什么写法?此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1、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里的长江既是眼前浩浩荡荡的江水,又是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作者将空间上的实景与时间上的虚景结合起来,点清了题旨(大江是“赤壁”的衬,“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为下阕英雄的出场渲染了氛围。
3、 一说到赤壁之战大家都会想起谁呢?作者又为什么独想起了周瑜呢?
明确:周瑜年轻(主要原因),或者先遗留至下阕回答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了这幅画面,你觉得那些字用的好,为什么?
明确:穿---写出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卷、拍---极言浪涛威力之大,江水拍岸之响
雪---从色彩上表现的巨浪之态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就将一幅气势恢宏的江山美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金戈铁马,烽火缭绕的赤壁古战场。
小结上阕: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为英雄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1、 哪些是直接写周瑜的?插入“小乔”一句有何用意?(结合上阕的问题一起讲解)
明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写“小乔”表现了周瑜指挥战争时年轻,连襟之谊得到赏识,东方之便。
2、 哪些是写作者自己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表现作者渴望像周瑜那样少年得志,得到君主的赏识建功立业,而如今的自己华发早生,贬谪边地,人微言轻,壮志难酬。
3、词的末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观?
明确: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全词:
上阕写景怀古,下阕抒情,三者结合,
五、 这首词学完之后同学们体会豪放词的特点,并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进行比较。
明确: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六、 作业
这首词只是苏轼豪放作品中的一首,请同学们课后读一下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体会一下两首词的不同。
七、 板书
上阕:写景: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怀古:风流豪杰,三国周郎
下阕:对比:雄姿英发,早生华发
抒情:人生如梦,举酒酬月
赵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