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
2.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态度;
3.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重、难点】
1、 深入分析屈原的伟大人格,感悟屈原的选择对后世的重大意义。
2、 文中的重点实词(如颜色、形容等)和虚词(为、而、之等)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渔父( ) 枯槁( ) 凝滞( ) 莞尔( )
餔 ( )其糟而歠( )其醨( ) 汶汶 ( ) 淈( )泥
鼓枻( ) 濯( )缨
【疏通课文,整体感知】
1 通假字
渔父
子非三闾大夫与
2 古今异义词
颜色憔悴 古义: 今义:
形容枯槁 古义: 今义:
圣人不凝滞于物 古义: 今义:
何故深思高举 古义: 今义:
3 活用词
安能以皓皓之白
乃歌曰
鼓枻而去
4 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至于斯
葬于江鱼之腹中
以: 是以见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可以濯吾缨
5特殊句式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是以见放
圣人不凝滞于物
自令放为
不复与言
6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文本研读】
1 本文塑造的屈原是怎样的一样形象?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2 渔父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这一形象有何意义
【探究】
屈原、司马迁、渔父面临困顿,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请同学们各自将你的想法写在纸上,并写出你的理由
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