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博爱之心,唤醒学生自信
------问题学生教育叙事研究
陕西蒲城县党木中学 杜小梅
2005年9月,我担任了初一(二)班的语文教学,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学生的期望,我开始了三尺讲台的辛勤耕耘。
没多久,有一个叫董康的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身材矮小,黑不溜秋,老是面色忧郁,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少参与、不说话、羞怯、退缩,甚至在教室里莫名其妙地哭泣,好几次没来上课。
我找了班主任了解董康情况,得知他来自本乡最偏僻的一个小村----董楼村,再加他上学早,年龄小,现在突然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一下子住校上初中,心理上极不适应,思想转不过弯来,老是想家,没病装病请假、甚至逃学回家。家长送来,他又想办法跑回家。一时间,班主任和家长也没了办法。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要面对的一个思想、心理的重要调整期,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一时期都会感到困惑甚至痛苦,而董康就属于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如果不及时解决其思想问题,他极有可能面临辍学的危险。如果董康因此而辍学,每个教师都不忍心看到。我坐不住了,决定主动找董康谈心,解决他的思想问题。
课后我把董康叫到了办公室,我欲擒故纵,为的是让他说出自己心里话,我就直问他:“想家吗?想和父母整天呆在一起吗?”他说:“想。”我说:“那好啊!我给学校说一下给你办理退学手续,回家吧,在父母身边做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乖孩子吧,将来接父母的班,种那几亩地,一辈子住在你们村,好吧?”他疑惑了,感觉像受到了打击,惊异地说:“不好,不好!”“那你好好想想你现在的表现是不是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少年应该有的呢?你怎么去做一个好学上进的学生呢?你如何做一个让父母不操心,让班主任放心的孩子呢?”
听着我的话,董康低下了头,看样子在反思,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他说:“老师,我保证以后改正我的错误的。”
他正要走,我拉住他笑着说:“老师相信你会改好的,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会像父母一样关心你们,老师就是为你们服务的,不只是在学习上教导你们,生活上的困难老师也愿意帮你解决。” 董康这时脸上有了笑容,眼中也露出了喜悦的神色,高兴地离开了。
董康走后,我的心里还是不能平静。我知道董康的思想问题虽然有了缓解,但是要彻底地解决这个学生的问题,还必须让他在教室、在课堂、在学习上找回自我。
于是我更加关心董康,特别是在课堂上,多给他一个关爱的眼神,多给他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多给他一些帮助。在一次作文课上,我给学生布置写一篇自我介绍,我提示指导后,让学生当堂完成,董康也积极地写了起来,写完后还迫不及待地让我看,我看到他写了自己的外貌、兴趣、爱好,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有趣,当堂作为范文读了他的作文,表扬了他。这让董康有了自信,学习更加积极认真。他终于在教室、在课堂、在学习上找回了自我,享受着学校生活,再也不逃学了。
转眼间,冬天来了。这是一个考验董康的冬天,因为他上学早,年龄小,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他要学会在天寒地冻中独立解决生活问题。我们农村学校宿舍条件差,根本没有取暖设施,有的宿舍甚至窗户上没有玻璃,近处的学生一个个宁愿冒着严寒回家,也不愿住宿舍。董康住在宿舍,晚上会不会冷呢?
我又坐不住了,特意到他的宿舍转了转,发现窗上果然没有窗帘,就帮董康他们用废旧床单做成窗帘挂上去。我又把我的一个塑料暖壶借给了董康,让他晚上暖脚,因他年龄小,我怕他灌暖壶时烫伤,我就让他每晚拿暖壶到我的办公室来,我帮他灌好热水。在我的帮助下,他慢慢适应了宿舍生活。他有时钱不够用或感冒生病,就会来给我说,我也帮助他渡过难关。
自此以后,董康已消除了心里和思想障碍,班上活动也热心了,积极参加了。学习上更自觉努力了,有问题也经常向老师请教,和班上学生渐渐熟悉,友好相处,有要好朋友了,看到董康的变化,作为老师我喜在眉梢,乐在心头。
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最纯洁的情感。“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师应时刻像朋友一样关心学生,从细微之处着手,像春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用博爱之心,唤醒学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叶小媚, 中国师德手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10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杜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