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的设计是这样的,粗读之后直奔第二次琵琶弹奏的描写,这是本诗的重要内容,也是三次弹奏中描写最精彩的一次。反复读。三个主问题架构课堂。“一曲琵琶曲,你听(读)出了什么?”,回答“才华、身世、情感……”在问答间熟读这段,体会白居易诗歌中的音乐绝与形象绝。才华中有琵琶女的才华,也有诗人的才华。“从这篇《琵琶行》中,你能读出诗人的--?”回答“眼泪、真情、共鸣、理解、尊重、才华、坎坷、孤独、哀怨、控诉、……”最后教师指向“平等中的伟大”,归结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人一句上。“《琵琶行》千古绝唱,绝在何处?”三绝逐一展现,诵读逐一跟上。诗从肺腑出,笔落惊风雨。让学生理解诗人的伟大理解诗歌的不朽。这是我的理想课堂的设计。
以上摘自肖特的博客,教师是用心在读文本,以己心体会作者之心,当有意外之感。我们通常说诗歌是有心的,词也有词心,那种感发的力量,我从肖特的教学里也感受到了一颗不断思考和探求的心。当教师有了这样的心,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诗从肺腑出”的艺术以及教师的“用心”,必然带来“将心比心”教学效果,肖特的课堂无疑是心的交流,这种感觉正像“蓝田日暖、沧海月明“,如在眼前而不可明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