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实验学校 杜大义
我参加了今年的泸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阅卷。返校后,有些学生、教师问起我们阅卷教师打作文分的情况,我说,大多数学生得得分是22分左右(满分为35分)。有学生说我们打分太吝啬,有学生说我们打分没标准,甚至有的语文教师说,改作文的都是语文教师,故意压着打分,自己倒自己的炉子。这些说法有些冤枉我们改卷教师。我们打作文分是有标准的。正式打分前,负责人刘盛源老师就每人发一套评分样卷,让我们吃透标准,认真阅卷。请看下边四类卷作文情况:
一类卷:
题目:难忘的母爱;得分31分;“中间”摘录:我没有告诉她(新妈妈)要开家长会,自己一个人去,但令我吃惊的是她也来了,而且还坐在第一排,还给老师谈着话;“结尾”摘录:那样的母爱,那样尽心尽责的母爱,能让我忘记吗?能让我永远把它拒之门外吗?
二类卷:
题目:难忘的友情;得分28分;“中间摘录:芳芳忙把我扶起,刚迈出教室门,就听见有人说:“老师,我也去。”一听声音,我就知道是好友萍儿,老师允许了,萍儿急忙扶着,到校医那儿;“结尾”摘录:我昂着头,小泪水不流出来。这时,我发现皎洁的月亮嵌在深蓝的天幕中。难忘的友情啊!不也像月亮那么线洁吗?
三类卷:
题目:难忘的一次爬山活动;得分:23分;“中间”摘录:爬上了山坡,我才知道比想象得还要困难,泥土很松,很不容易踩稳,于是我就抓着树木,竭力地往上吊,凭着开始的这股蛮劲,总算爬到了半山腰;“结尾”摘录:在山顶上我静静地想,一个并没有笨与不笨之分,关键在于他有没有毅力。这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类卷:
题目:难忘的一九九七;得分14分;“中间”摘录:我现在回忆起我过去的学习态度,就感到非常的不宁,就象书中所说的例子“从三到万”那样的可笑,也许我是态无知了;“结尾”摘录:有人说中学是人身的转折点我却不这样认为,对我来说一九九七年才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它改变了我。
我们阅卷教师就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这把标准尺,象量上边四篇样卷那样量所有作文的“长短”。
这次中考作文,从“立意”上看,大多写“童年生活好玩”、“初中生活繁忙”、“友爱珍贵”、“助人为乐”等;从“选材”上看,大多选“童年生活”、“初中生活”、“家庭生活”、“老师”、“同桌”、“父母”、“春游”、“毕业晚会”等;从结构上看,大多是开头作不痒不痛的议论,中间是没有重点的叙述,结尾是添硬加的议论;从语言上看,大多数作文间间或出现病句,“大白话”充斥全篇,缺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象上面列举的三类卷、四类卷)。中考大多数作文立意肤浅,选材雷同,结构平直,语言平淡,象这样的没有特色的作文怎能得高分呢?如果阅卷教师在一本卷子(30份)中发现一份一类卷,如同口渴的行人发现了一条小溪,那心情是异常的兴奋和喜悦的,会大笔一挥,给你一个鹤立鸡群的高分。
高分作文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有特色”。笔者认为记叙作文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字上,那就是“细、新、情”。
细--
细,就是具体、细腻、丰富。要让人读你的章,有身临其境之感:或处于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巅之上,或奔走于见天日的峡谷之中;或能同你的文中人谈心争论,交为朋友,或能让读者也参与你记叙的活,分享其中的快乐与忧愁。那种空空洞洞的味同嚼醋的叙述不足取,那种生活气息浓郁扑鼻的描写该提倡。
“细”有三种。
1、 过程“细”。如《羚羊木雕》:父亲追问木雕--承认木雕送了人--不能要回木雕的缘委--要回木雕。作者把“我”“反悔”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得清楚细致,令读者理解“我”,同情“我”。
2、 重点“细”。如《背影》第六自然段,这个重点段精雕细刻了父亲的“背影”,有形状(肥胖、小帽、大马褂),有色彩(黑布、青布),有动作(蹒跚、攀手、缩脚、倾身),一个穿着朴素充满爱心的父亲形象就活活脱脱地站在我们面前。
3、 细节“细”。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文中写“笑”的细节就令人难忘。文中十处写“笑”,各有各的含义,或是谄媚的笑,或是含蓄的笑,或是做作的笑,或是庆幸的笑等等。
凡写得真切面细腻的文章,让人感到一种丰满的美,一种充实的美,一种有血有肉的美活灵活现的美。
新--
新,指新颖,与众不同。阅卷教师很能反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章,喜欢寻种别具一格,不同反响的作文。作文应该是种自我创造、自我发明,因此写“自我”的文章,自然就种新颖性。然而许多学在作文中,完全失去“自我”,盲目地“模仿”,胡乱地“编造”,者去挤“人去亦云”的死胡同。这样是不行的。那么,走新颖之路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
1、 立意新。如《记一辆纺车》,歌颂艰苦奋斗,歌颂劳动;《竞选州长》,揭露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虚伪性和反动性。
2、 选材新。如《社戏》,选用“看社戏”、“偷罗汉豆”等材料;《老山界》选用“上山所见”、“山腰露宿”等材料。
3、 结构新。如《驿路梨花》,如果以“我的见闻为线索”(明线),全文是顺叙;如果以茅屋主人是谁为线索(暗线),全文是倒叙,明线暗线交融,悬念一个紧接一个,妙不可言;如《第二次考试》,作者不从事件开头起笔,也不从事件结尾入手,而是从事件中间发端,顺叙、插叙、倒叙三者融合,真是独创一路,一路通畅。
4、 语言新。语言可朴实凝重,如《背影》:“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语言可清新艳丽,”如《济南的冬天》:“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上全是那么清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语言可抒情畅达,如《荔枝蜜》:“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语言可通俗直观,如《变色龙》:“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直走了。”
情--
情,就是指抒情。“情”并非只是诗歌的专利。一般文章,特别是记叙文,也应体现一个“情”字。好文章应该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情感真挚充沛的文章往往经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唐朝王勃写的散文《藤王阁序》,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感情和不甘账的上进心理。此文文并茂,令人百不厌。历史上许多骈文都不复存在,而这篇骈文仍显示着它旺盛的生命力。人们还常吟诵着里边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记叙文的抒情可分两种。
1、 含蓄抒情。大多数小说属于这一类。如《孔乙己》一文,作者并没有直说对孔乙己、对封建文化有什么态度,但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咸受到作者对孔乙己“怒其不争,怜其不幸”,对封建文化则是彻底的批判。
2、 直接抒情。大多数散文属于这一类。作者要在文章中表达怎样的情感,我们一看文字便便知,如《听潮》:“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一部《史记》,成了我国“史家之绝唱”;一部《红楼梦》造就了多少“红学”人。古今中外许多记叙文章的精品,都达到了“细、新、情”的标准,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综上所述,作文之桂冠有三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那就是--细、新、情,只要你要办法摘到一颗,你将成为作文界的富豪了。
(1997年8月写于泸县光明中学)
杜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