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预习三大要点(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7-28编辑:互联网

 语文是一个连续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阶段积累的语文知识也将会对高考答题大有用处。因此,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纵观我们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你会发现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语文课本在构成形式上都是基本相同的,即由众多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单元的形式构成。这些单元中的文章不管是在体裁上还是题材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而且,每个单元中的字、词、句以及语法等基本要素都有一定的连贯性。

  对于这种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见成效的学科来说,是否需要预习,语文学科在预习的时候又该从哪方面着手呢?

1.通读课本文章,把握文章脉络

  就像上文所说,既然语文课本是以众多内容相互关联的文章作为学习的基本载体的,那么这些文章就是承载我们应学习内容的载体。因此,应该对这些文章倍加重视。在高考当中也是这样,阅读题是除作文之外赋分最高的题目,不管是古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其做题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含义。所以在平日当中,我们可以试图将预习过程中的文章阅读看作是一种阅读题的日常练习。

  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有声朗读课文。一来可以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及时纠正一些自己在发音方面的问题,二来还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通过有声朗读,你可以加深对课文中情境的把握。等待自己大约明白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之后,就尝试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哪些内容,用怎样的表达方式、修辞方式来讲述的,其优势在哪里……这些都可以进行思考。然后再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提炼出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

  另外,所谓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让你用标准答案的精确语言去进行概括总结,你只需要知道文章通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或者描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追求文字的精准。这点就和高考一样,往往考查大家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大略掌握,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只要理解方向准确就足够了。

2.攻克字词难关,巧用工具辞书

  高中语文学科在考查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时,往往会从字、词和句的角度进行考查。从高考前几道基础知识题就可以看出来,高考题目往往从字型或者发音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字、词、句也就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很多地方的同学因为方言或者不够重视此方面内容的缘故,语文考试的前几道题目总是取得不了另人满意的成绩,如此丢分确实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在平日中就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们首先应该把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词及句子标记出来,通过查询工具书的方式进行初步尝试再次理解。倘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足以将问题彻底搞清楚,就应该特别标记出来等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这样势必会让你听课更加有目标性。也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老师的讲授。如此心中有数,听课效果怎会没有大幅度提高。这也是课前预习最重要的价值。

3.了解文章背景,浏览课后练习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的符号。当今时代下,有很多文章看起来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是没有处在原来那种环境下去理解。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我们的审美等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文章的内容没有改变,所以想要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里,探究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就需要我们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

  这种感觉有点像学习历史。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可以让你走进一个与自己现在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去感受他的人生他的故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文章的趣味性。每一位文章被收录进教科书的作者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务财富,只能观摩不能复制。大家通过这些传奇的经历,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

  举一个例子吧。《济南的冬天》文章作者是老舍先生,是一位身世坎坷的大作家。他从小便成了孤儿。老北京大杂院的贫苦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那一幕令人难忘:“急急忙忙往家跑,掀开锅却是冷冷的锅底,什么饭都没有,便只好又匆忙地往学校赶。”这个细节打动过很多人,但是我们却不能够感同身受,是因为我们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所以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回到那个旧社会的环境,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放置于那个空间之中,你才会体会到老舍先生作品的真谛。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写出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享誉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了这些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对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大有好处。研究完了文章之后,顺便看看课后练习。这些课后练习考查的往往是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时候不要尝试着去做,而仅仅是浏览下就可以。对考查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等到老师讲授完毕之后,再认真测试自己是否完全且深刻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李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