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此认识不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制定明确目标以激发学习动力;二.从点滴做起勿因“善”小而不为;三.教给科学方法在练习中强化习惯;四自强不息积极主动将习惯内化为行为。
正 文:
点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习惯”一词共出现了13次,散见于“课程总目标”及各学段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各部分。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标教学建议》),“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课标评价建议》)。可以说,在《课标》中,“习惯”涵盖了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训练似乎却还未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哲学家培根语云:“教育便是(养成)一种早期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前辈也曾语重心长地讲道:“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课标总目标》),进而提高语文素养?笔者答曰:只有一条--牵住“习惯”这个“牛鼻子”。
有人可能会嗤之以鼻:老生常谈。照你那么说,课改中的那些先进理念,先进教学模式都比不上你这“习惯”,不改也罢?可是,没有学生的主动思考、吸收、内化,以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般持之以恒的练习,那些理念、模式就真的能在朝夕之间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恐怕难以令人信服吧。
何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简言之,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操。何谓习惯?间言之,即是一种熟练之后自动化了的行为。当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后,学生繁重的学习便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起来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事半功倍,还会从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激起无限的美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在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习惯的强大力量。举听说训练为例,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胆小、内向、见识面窄等原因,大多不愿当众讲话,特别是在公开课或一些集会上更是如此。如果此时硬要他们说,则会让他们或者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或者抓耳挠腮、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如何才能提高其说话能力呢?思之再三,我采取了让其养成习惯的方法。一是利用每节课前五分钟,分别让五位同学作一分钟讲话。讲话的内容自选,可以是与课文有关的小知识或小故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趣事;二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问时尽量照顾胆小腼腆的同学,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三是定期进行说话比赛。其形式有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多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部分学生能条理清楚、自然大方地当众发言,较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公开课上我也再不用为“冷场”而头疼了。课前的一分钟讲话形成了习惯,如果有时不让他们说,学生便会觉得缺少了什么。良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持之以恒的指导和训练,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作为教师,不能够因为此项工作的难度太大就轻言放弃。要充分认识到,当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后,它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一.制定明确目标以激发学习动力。目标分两种,长远的目标可激发学生的潜力,而切近的目标则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要让学生确立远、中、近期相结合的,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应指导学生树立学段、年度、学期、单元乃至每节课的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怎么做。
二.从点滴做起勿因“善”小而不为。目标确立后,应指导学生抓住点滴时间,从点滴之事做起,不要寄希望于一蹶而就,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课堂上的每条笔记,写作中的每次练笔,说话中的每次发言,朗读中的每次练习,都要认真对待,反复揣摩,不因“善”小而不为。
三.教给科学方法在练习中强化习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力不开科学训练和反复实践。对此,叶老说:“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要能够按读物性质,作适当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辨得出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这段话,给我们指明了培养习惯的方法。而其从“需要”到“能够”的过程,只有依靠学生一点点练就。
四.自强不息积极主动将习惯内化为行为。初中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在习惯的养成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而依赖性强,处于一种被老师催促、威逼的被动局面中。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归根结底必须依靠学生的自觉练习。同时,还得依靠一定的毅力、意志。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对自己意志品质的磨练,将外在的方法、训练、指导内化为自己持久的行为。唯如此,习惯才能最终养成。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课标总目标》)。当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后,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兴趣也会浓厚起来,苦学将变为乐学,不会学将变为会学,讨厌学将变为爱学。这时的语文教学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就会始终一种保持高效低能、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此时的教学,当会达到“举一隅以三隅反”、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处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
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