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注重理解难句含义,揣摩文章含蓄的语言。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质疑解难能力。
2.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3.训练学生逆句和多角度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做个文明诚信的人。
2.学习作者读名著的方法,即依据现代人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重新读解原著,并获得新的认识。
(四)美育渗透点
品读关键语句,体味其语言含蓄、风趣之美。
二.学法指导
1.点拨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2.讨论交流法。利用好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3.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旨。
2.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幽默,文笔的娴熟、老练的特点。
难点:
理解难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
1.对一些含蓄甚至隐晦的语句,教师适时点拨。
2.组织学生讨论,提出新观点、新看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介绍作者以及《伊索寓言》。
2.组织学生编写结构提纲。
3.课前组织学生阅读本文涉及的九则寓言故事。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据《战国策魏策四》记载:有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又驾着车往北走。问他去楚国为什么朝北走,那人说,自己的马跑得快,费用充足,车夫的技术很高,什么地方都能去。他不知道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离目的地越远。
大家已经明白了,这段话说的是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这条成语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解答:以此比喻目的和行为完全相反。)
那么,针对这条成语,我如果从反方向来思考,对这个人的行为给予肯定,可不可以呢?
通过议论得出结论。(可以,有人提出意见,它可以赞美人的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根据这个成语从两个不同角度的理解,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人说“大胖子往往小心眼”或“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我们应该不应该给予肯定呢?这两句话出自钱钟书先生的散文《读<伊索寓言>》。钱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享誉海内外,被译成多国文字,而他的散文《读<伊索寓言>》,想必大家就比较陌生了,在这篇散文中,钱先生用饱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重新诠释了《伊索寓言》中的九则故事,如果单从寓言本身来说,大家理解起来并不存在困难,可一旦有了深刻的含义,就不好理解了,而且本篇文章的语言又含蓄、隐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作品,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充分运用想象、联想能力来解决问题。
板书:读《伊索寓言》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1)《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寓言汇编。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萨摩斯岛上一位名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传说中的伊索,面貌丑陋,才智超群,善讲寓言故事,曾争得了自由。但最后因攻击权贵,被加以“亵渎神灵”的罪名,投岩处死。
《伊索寓言》实际上是由后人收集加工而成的,里面还夹杂有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它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了他们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其中大多数是动物故事,形象生动,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艺术上普遍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各种动物、植物以及非生物人格化,像人一样思考、言谈和行动,形象地再现了现实生活。
《伊索寓言》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讲了一个道理,千百年来,人们在阅读时也在理解、领会着这些道理。然而,社会和时代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今天的人们再阅读《伊索寓言》时是否会有一些新想法、新感受呢?这需要有质疑的精神,需要有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有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而这些,又恰恰是同学们所欠缺的。如何去做呢?仔细地阅读一下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相信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读《伊索寓言》”及作者“钱钟书”。)
(2)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杰出的学者。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钱钟书一生潜心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均有深入研究。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谈艺录》(1948年)《管锥编》《宋诗选注》《旧文四篇》、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等,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是其一生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机智隽永、才情横溢的艺术风格,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部难得的佳作。被翻译成多种丈字,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这篇《读<伊索寓言>》选自钱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中对许多人生哲理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细心研读,将获益良多。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初读感知,掌握字词。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嫉忌() 怜悯() 思慕() 给与() 笨坯()
蝙蝠() 狂吠() 衔肉() 幼稚() 衣锦还乡()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迹: 风雅: 狂吠:
笨坯: 思慕: 屈尊下顾:
老羞成怒: 各得其所: 相安无事:
坐井观天: 信而好古: 衣锦还乡:
[明确](1)嫉jí怜悯lián mǐn慕mù给jǐ坯pī蝙蝠biān fú吠fèi衔xián稚zhì衣yī
(2)略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
(1)学生先个人归纳整理,然后小组交流。
(2)教师点拨,明确: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结构为“导入一读后之感一总结”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由人性的某种弱点而导致的偏见谈到由此形成的历史观,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4-12段):重读《伊索寓言》的新见解、新感受。
第三部分(13段):作者与卢梭对《伊索寓言》的不同看法。
4.研读课文,探究寓言含义。
阅读第一部分,质疑解难。
(1)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明确]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经验,以此入题,容易理解。我们思慕古代,犹如大人喜欢小孩子。说两类人,目的是说大人与小孩子的关系,第二种人只是一个比较,有比较就清楚大人喜欢小孩子含有卖老的成分。
(2)“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这句话的意味怎样理解?
[明确]前一句说“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接着就对“卖老”这一点申述理由,正因为相信现代的一切都比古代进步,所以会“卖老”。这句话不无讽刺意味。现代与古代相比,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当然是大大进步了,但是现代社会的阴暗面也远比古代丑恶复杂。在这一方面,要说“进步”,只是越来越狡猾。把狡猾也看做进步,以至“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显然缺乏自知之明。
(3)“三重安慰”的意味又怎样理解?
[明确]“三重安慰”都是讽刺。所谓“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就是远比古代狡猾;所谓“进化”,实质上就是越来越狡猾;所谓“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实质上就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阅读第二部分,理解作者对寓言的重新解读。
(4)研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寓言故事
原来的议论
作者新的解读
蝙蝠和黄鼠狼
遇事随机应变方可躲过大灾难
自我标榜,逞能炫耀
蚂蚁和蝉
凡事都要预先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损人自肥
衔肉的狗
贪心之人
缺乏自知
天文学家
夸夸其谈
不甘下台
乌鸦和鸟类
借债的人拿着别人的钱,似乎很体面。可是一旦还了债,就原形毕露
嫉贤妒能
青蛙和牯牛
以短比长
自我掩饰
寡妇和母鸡
由于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结果连现有的也丢掉子
为富不仁
狐狸和葡萄
能力小,办不成事,就推脱时机未成熟
贪心不足,独擅其利
驴和狼
去做不该做的事,自然要倒霉
口蜜腹剑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人“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这句话讽刺了什么?
[明确]讽刺那些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他们总不肯虚心向别人学习,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的场合,他们使出不同的骄傲资本,傲视别人,自高自大。
②“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子自照”,这一句斥责什么?
[明确]斥责他们毫无自知之明,听不得批评,不能知错改错,这号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评他一下,他反而胡闹,反咬你一口。
③“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说的是什么意思?
[明确]“下去”,指的是下野或者下台,“上”“下”指的是地位的上下,官职的高低。可见“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下野或者下台,还是一心向上爬。
④“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个方法指的是什么方法?
[明确]指的是得不到的好处,千方百计叫人家也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对付谁,跟他过不去。
⑤“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
[明确]就是不承认缺陷,明明是缺陷,偏偏说成是长处。什么缺陷都可以说成好的,也就没有是非可言了。因为彼此都把缺陷当长处,都陷入自我满足,自我欣赏,也就与世无争。实质上,他们是不思进取,不思改造。
⑥“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
[明确]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⑦“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讽刺什么?
[明确]讽刺旁人嫉妒,总想分点甜头,要避免旁人嫉妒,分甜头,惟一的办法只得诉苦经,好让别人心理平衡。此其一。前提是假设诉苦经者自己尝到的甜头是应得的。其二,如果享用葡萄纯属非分,那就是讽刺诉苦经者的狡猾了。攫取了非分享受,心里乐滋滋的,嘴上却大诉其苦经,真够狡猾的。
⑧怎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明确]那是说有些屠夫狡猾,他们戴上了医生的面具,他们打着行医的幌子去杀人,以伪善的面目干坏事。
阅读第三部分,明确卢梭和作者观点的区别。
(6)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为什么说小孩子读了狐狸骗乌鸦的故事,要是不同情被骗的乌鸦,反而羡慕善骗的狐狸,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
[明确]因为小孩子的心如果本来是善良的,就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厌恨善骗的狐狸,如果对被骗者反而不同情,对欺骗者反而很羡慕,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
②“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伊索寓言》在什么样的社会里该读,什么样的社会里不该读呢?
[明确]如果社会上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那就不妨读读。而现代社会不少人居心险恶,非常狡猾,读这样的寓言,弄得头脑简单,幼稚可笑,就对付不了种种恶行,会处处碰壁上当。言下之意,作者是说,要让儿童认识社会,包括人心险恶的一面,懂得应该怎样防范,这样才不致碰壁上当。同时呼吁世人净化社会环境,为后代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③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伊索寓言》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在禽兽中间,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公平清楚,一切都很简单。而现代社会的人和事,远非那么简单,许多是非不是一下子就分得清楚的,善恶的因果报应,也不是一下子兑现的,社会复杂得很,不少人奸诈得很,如果头脑简单,就会碰壁上当。
④作者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从全文看,这句话有哪些含义?
[明确]卢梭主张复古,回到原始状态,那是倒退;作者相信进步,就是相信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相信进步,也就是相信真善美终将战胜假恶丑,尽管伴随文明的进步有些人越来越坏,但是假的恶的丑的终究是站不住的。要战胜假恶丑,就要认识假恶丑,世界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
⑤为什么在“相信进步”后边又连带一句“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明确]这是顺便讽刺那种以救世主自居的狂人,这种人像那只苍蝇一样可笑,实际上对历史的进步丝毫没有推动作用,却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
5.归纳中心和赏析艺术特色
(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叙写《伊索寓言》中的几个小故事,抒发自己对人情世态的种种感悟,表现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看法,读来发人深省。
(2)讨论:怎样理解钱先生的讽刺艺术?
[点拨]冷峭的讽刺、机智的幽默是钱钟书先生文学创作的最大特点。不论是他的小说、评论,还是散文,都深刻地体现出这一特点。《写在人生边上》里的每一篇作品都可谓“戛戛独造”,使人耳目一新。《读<伊索寓言>》一文,思路活跃、深刻、犀利,或天马行空,或鞭辟入里,或一针见血。针砭世俗,或锋利,或婉曲,或嘲讽,都能耐人寻味,有会于心。文中提到了《伊索寓言》中的九个故事,而每个故事的意旨都被作者予以延伸发展,并以作者独到的眼光看出了故事中的人生精义。文中的每一处讽刺都是他居高临下,鸟瞰众生相的产物。因而,从中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画像。如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做英雄;在上流社会里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在平民中间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的人;得了好处却总在诉苦的人等。
总之,讽刺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主基调。
(3)本文从标题来看是一篇典型的读后感,但从文章内容和主旨来看,又是一篇精妙的散文,鲜明地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试做分析说明。
[点拨]这是一个从整体上如何理解和把握文章的问题。可以说,本文既是一篇实实在在的读后感,又是一篇展示作者精辟见解的经典散文。作者首先从社会生活入手,阐明自己对历史,对古老东西的独特见解,随后自然地将文章题旨引到正题上来。文中引用的《伊索寓言》的九个故事,看似好像毫不相干,也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但作者正是以这一个个寓言为导引,用自己独到的思维,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种种的人生相。作者几乎推翻了《伊索寓言》中这些故事所告诉人们的每一个道理(或启示),换之以“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的道理,读来发人深省。最后,作者很自然地回到自己的观点上来,由于《伊索寓言》是人类幼年时代的产物,它未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复杂,“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因而,它不宜做现代儿童的读物。这样,作者读《伊索寓言》后的感悟和自己的观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解答]本文既符合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又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是一篇活泼生动的散文佳作。
(四)课堂总结
本文以九则故事为主体,一一纠正浅薄的见解。作者通过联类引申,来洞明世相,表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经验的积累,在恶的一面,人也变得越来越狡猾了,只有认识现代人的种种伎俩,才不至于碰壁上当。作者的见解独到、深刻,表达又含蓄,风趣。
(五)布置作业
另外找一则寓言,仿照课文写法,重新阐释它的寓意。
二. 名言: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
识下蛋的母鸡呢?
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
的人拼命想出去
张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