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走进贵阳暨‘中小学语文新课标精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巧马镇中心学校陈夏恒 教

发布时间:2016-6-26编辑:互联网

 4月16日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走进贵阳暨‘中小学语文新课标精品课堂教学观摩’”。虽只有短短的两天学习观摩,还是使我受益匪浅,自从自己任教初中课程以来,从未放弃过学习,买书、听报告,但凡有机会,千方百计学习、反思,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本地方学生的实际,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总的感受是:“教无定法,唯适宜者用之”。

来讲学的三位老师,无论是观摩课还是讲座,都非常精彩之极,而且各具特点,我从每位老师身上都学到许多东西,下面作略述:

    一、“观念出方法”。

    这是郑桂华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她说这是她的恩师钱梦龙老师常对她说的话。听到钱梦龙老师的这句话,我有如拨云见日的感觉。之前的培训,教育名家著作,参加和阅读过不少,学用过更多,然而照猫画虎终未成,至今仍犹在梦中。现在听到了这句经典的才悟到:学习名家,应当学的是他的思想、学习他的观念。思想跟进了,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自当成为适于自己的、适于学生的好方法。

二、关于多媒体的使用要“媒介简单化”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以来,方兴未艾,人争用之,我校两个多媒体教室,常有捉襟见肘之感,然反观用之效果,也不那么尽人意,当初我也经历了这一过程。渐渐地,发现了许多教育大家要么不用、要么所制作的PPT课件很是简洁,没有叫人眼花缭乱的图片声音,只有的是在关键处、要害的地方,运用而已,的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才理解了“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绝不可以用它来代替正常的教学手段。

这一点程老师和赵老师都提到了。课堂语言要简洁朴素,戒用华而不实的语言。

    “用语简要”,主要体会导入新课,讲解过程。一堂课的精彩,导入很重要,可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课堂教学,却左拼右凑,多媒体都用上了,还有过多华丽的词点缀其中,结果真是任何作用没起到,反而悖离了课程标准。媒体当用则用,当省则省。

    三、“语文教学重在读”。

几位老师在授课中都不约而同的重视学生的“读”,赵谦翔老师在教学金末元初著名诗人元好问的诗歌《同儿辈赋未开海堂》一诗,开头时就让学生齐读了五遍,然后才让学生谈谈认识,进行诗歌的教学。

学生阅读时要求读出感受,读出疑问,从中发现问题能够清晰完整的表达出来。读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和范读很重要,比如程翔老师在教学《孔乙已》一课时,先给学生起来朗读,后教师范读,学生就可以在语气、感情、语音的延长及句子之间的停顿上,就有了学习模仿的东西,学起来自然事半而功倍了。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深入文本,从多角度去解读。介绍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阅读,用热情去点燃热情。张学伟老师在读中重在角色的语气,只要把文中角色的语气词拿准,态度、动作、表情完整的表达出来,那么文中的内容和疑难就迎刃而解。

四、阅读教学的备课与“心中的罗马”

郑桂华老师在谈到阅读教学的备课时,给予我很大的启示。她在讲座中谈到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时打比方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要知道‘罗马’在哪里或心中的‘罗马’,否则就可能在南极了。”是啊,如果对教学一篇课文以及对这一单元一册教材时,如果不吃透教材或课标,教学不就是“散打”了吗?不就是误人子弟了吗?

    五、教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平时积累深厚的知识,那么备一堂课只需15分钟,也就是“为这堂课我准备了一生”!看目标,课文讲什么,教什么,怎么做,由此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课才能上得具有“语文味”。教师首先要爱读书,注意积累随时随地的书,所到之处,处处留心,培养一双慧眼,体会人生百态。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学生钻心致志,兴趣盎然,每一节课会因“问”的精彩,“答”的精彩而掌声不断。

                                                       2011年4月19日

 

陈夏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