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中的对比手法教案

发布时间:2016-1-20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诗歌中的对比表现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讨论交流互动中学会鉴赏诗歌中对比表现手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对比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事物的美丑好坏。

课型:复习课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对比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

教学难点: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2分钟)

1、指名学生背诵王维的《观猎》(见《选修1》第4页)

2、让学生注意全诗的感情基调(豪放、高昂)

3、全班背诵《观猎》,提问学生诗歌是用什么手法表现这种感情基调的。

 明确:用对比手法。

二、 板书课题: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引导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情况。(5分钟)

1列举学生熟悉的对比诗句:

①、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强烈的爱憎感情。

②、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对“富人”和“贫苦人民”两种生活状态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我们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中有那首诗与杜甫的这两句诗异曲同工。(让学生找出白居易的〈轻肥〉分析其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2学生分析〈轻肥〉对比手法及表达效果,教师板书。

对比点:

宦官:豪奢--批判

百姓:人食人--同情

对比效果:爱憎分明,给人深刻、强烈的印象,感染力强。

明确: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3、提问:《选修1》中有哪些诗歌采用的对比表现手法是今昔对比的?效果如何?(5分钟)

(学生查找,并同桌之间讨论这样对比的效果如何)

[每组至少找一个,看那个组找比较多,而且要组员之间或同桌之间讨论它们的效果,然后请几个同学回答一下。点拨:今与昔的差距是如何?前后作者的感情怎么样?可以提其中一首如:《哀江头》让学生回忆诗歌的内容。]

明确:《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效果)--突出唐王朝的衰败和蕴涵诗人无尽的悲哀。”

《诉衷情》(陆游)“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效果)--鲜明强烈地抒发了诗人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感慨。”

《鹧鸪天》(辛弃疾)“过去--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现在--春风不染白髭须,换得东家种树书。(效果)--突出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感慨。” 

4、 有一种常见的是乐与哀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哀江头》(杜甫)中“乐与哀的对比”。明确:乐: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jiáo啮niè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哀: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效果)--突出唐王朝的衰败和蕴涵诗人无尽的悲哀。

5、学生分析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中的对比手法及表达效果,教师板书。

对比点:

① 今与昔

② 乐与愁

③ 他人与“我”

对比效果:更强烈的突出了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的主题。

三、 小结(3分钟)

通过以上复习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归纳对比的特点、作用及赏析对比手法的方法。

对比的特点: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归纳,教师板书)

对比的作用: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区别更鲜明。(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归纳,教师板书)

鉴赏方法:1、找准对比点。2、体会对比作用。(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归纳,教师板书)

四、课堂练习一(10分钟)

问题:说出下列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讨论这样对比的效果如何?(课件一)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今与昔对比]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的心情却不一样了,体现眼前的苦闷伤感。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乐与哀对比]“自古与我”的对比,“悲寂寥与胜春朝”的对比。效果--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五、扩展练习二(10分钟)

1、仿照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式特点,另写一段话(课件二)密蜂和蝴蝶虽然都在花间飞舞,但一个在创造,一个却在虚度。创造者奉献的是甜美的生活,虚度者留下的却是生活的垃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对出下联

扫千年旧习,                         六、解决难点:对比与衬托的区别。(5分钟)

例:(课件三)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提问: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无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不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 )

从上述两种修辞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对比中对比双方并没有主次之分,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而衬托双方则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其主题表现则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七、板书设计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一)复习:

1、〈轻肥〉(白居易)

对比点:

宦官:豪奢--批判

百姓:人食人--同情

对比效果:爱憎分明,给人深刻、强烈的印象,感染力强。

2、〈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对比点:

④ 今与昔

⑤ 乐与愁

⑥ 他人与“我”

对比效果:更强烈的突出了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的主题。

(二)、归纳:

1、对比的特点: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

2、对比的作用: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区别更鲜明。

3、鉴赏方法:1、找准对比点。2、体会对比作用。

(三)、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无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不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 )

八、教学后记:这节复习课,上课前自我感觉已准备得很充分了,前15分钟很顺利地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诗中的对比手法进行复习。没想到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学生发现我准备的课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最后一句与级里印的练习不同,一是“泪湿春衫袖”,另一句是“泪满春衫袖”。于是就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字好。这时学生各抒己见,认为“泪湿”好的同学,理由是“湿”更有分量,更能体现诗人的眼前的苦闷伤感。并且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洲司马青衫湿”为例。认为“泪满”好的同学,理由是“满”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伤感。想不到意外的疏忽竟成了这节课的亮点。虽然后面的扩展练习二不是很够时间做,只有几个同学完成,但我也觉得收获很大。

 

禹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