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白湖中学徐少华
【定向】1、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学习多角度、多手法描写事物的方法。
3、品味文中质朴、自然的语言和所展示的优美图画,感受作者所抒写的自然美、风情美、人性美。
【自学】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蹲踞( ) 荆条( ) chún朴( ) 糯米( ) pì喻( )
晨光xī微( ) 迤西( ) 龙吟凤哕( )忌讳( )( )
即物起兴( ) chù( )起头顶花冠
2、解释下列词语
生面别开: 蹲踞:
酬和: 引经据典:
哑口无言: 悠游自在:
若无其事: 即物起兴:
熹微: 龙吟凤哕:
淳朴: 忌讳:
3、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其演唱的内容和演唱的方式都不相同,请你说说。
(2)“山野对歌”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请阅读第2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对歌”的地点:
“对歌”的对象:
“对歌”的内容:
“对歌”的方式:
(3)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这与“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作者写这些有何用意?
(4)“金满斗会”的目的是什么?(或作用是什么)在写“金满斗会”时,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参加“金满斗会”的村民所从事的职业,这样写有何用意?
4、小组合作探究
(1)“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的方式”,中的“多”字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
(2)“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中“原来如此”指什么?
(3)联系上下文,请你对下列句子进行品析。
①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
②最有意思的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③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总龙吟凤哕意味。
【互动】师生共同完成自学部分。
【检测】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把它们改正后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引今据典 贯串古今 开朗活泼 美妙有情 ( )
模仿天成 呼朋唤吕 锐耳好听 扶摇盘旋 ( )
相互应和 出口自然 淳朴本色 张弛不定 ( )
2、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用相应的成语替换。
(1)也有唱其他故事,从古代唱到现代,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 )
(2)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象哑巴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3)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象没有哪回事一样。( )
3、下列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 )
A.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字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B.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C.除了爱情故事,此外嘲笑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象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叫做歌师傅)
D.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其不少!
4、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中“这个唱法”指什么?
【链接中考】
陕北,歌的高原
我喜爱欣赏陕北民歌。那委婉的《绣荷包》,那缠绵的《走西口》,那含情脉脉的《蓝花花》,那意趣盎然的《三十里铺》,常把我的情思牵往那质朴而佼美的高原。
在萦绕于沟壑山谷间的黄土小路上,毛驴儿驾着车子前行着。驴铃叮当,车儿悠悠,赶车人轻甩着红缨缨鞭子,扯嗓子唱起了《脚夫调》。于是,歌声和辙印、蹄迹,便撒在那弯弯小径上了。
山峁上,站着个牧羊少年。他倚着羊铲,俯瞰着山坡上浮动的羊群,又抬眼望见秋空中的大雁,驮着白云从头顶飞过,便顺口唱出一曲《信天游》来,要让大雁捎上高原的歌,寄到远方去。
雨天,雪天,庄稼人不上地了,或是在傍晚,秋夜,土窑脑畔上炊烟袅袅。那些婆姨、女子们聚在了一起,纳鞋底、挑花,嘻笑一阵,就你一句我一句地唱起《对花》。或者,一个人儿在土坑上、窑窗下,织布,纺线,缝补衣裳,轻轻地哼起了《盼五更》、《送大哥》。她们用歌儿,寄托着心底的爱恋和对生活的信念。
而在黄河滩上,听到的则是船工们雄浑的《船夫曲》。歌手们有着黝黑发亮的脸和纵横深邃的皱纹,有着健壮魁梧的身板,在与激流恶浪搏击着,呐喊着。那高亢的船工号子,溶在了波涛里,撞击在河岸上,回环在群山和峭壁之间,是怎样的磅礴、壮美!这里有如公园荡舟的愉快,更多的是带有饱满的劳动情绪。
在山沟里,可以听到粗壮的《打夯歌》。这劳动的歌声,更有着与劳动相适应的节奏特点。四个人持着一个木桩或石硪,领头人掌握着方向、速度和力度。一呼众合,号子声声,木桩或石硪上下飞动,其节奏铿锵有力。歌声,在集中着、组织着力量,调整着情绪的变化。而这歌声,本身又是人民在劳动中所创造的。其节奏的音型,是自然的,和谐的,其情感是朴素而真挚的。内容又是在不断翻新,而充满时代的鲜活气息。
到了正月扭秧歌的红火日子里,在日常生活中脍炙人口的,更多的便是那些优美、隽永的传统情歌。这纯朴、诙谐又幽雅的情歌,是昨天、前天的高原儿女们,用爱的心,蘸着蜜糖和苦汁作就的。有如新女婿赶脚去到定边一带驮盐了一走便是许久,少妇孤守空闺,难免伤感,坐在织布机上,便边飞梭织布,边唱出了内心的情思:“脚踏踩杆手搬扣,我与哥哥没盛够”。还有如那“羊羔上树吃柳梢,拿上个死命和你交。鸡蛋壳壳点灯半坑明,烧酒盅盅掏米也不嫌来穷”,充满对封建旧礼教的反抗情绪和对爱情自由的追求。还有如那“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粱个高;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蓝花花好”,形容心中女子的美丽,其形象新鲜生动,既朴素又感人。这些情歌之中,又有多少爱的传奇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显现了多少勇敢、美丽的灵魂,以至在今天仍被流传着,陶冶着高原儿女们的情操和风韵。
这里,曾是一块苦难的土地,留下了凄清悲凉的《揽工调》。这里,又曾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产生了《刘志丹》、《骑白马》。在这高原的晨曦里,由一位普通庄稼人吟出的“东方红,太阳升”,已从山沟里传遍全国,以至宇宙太空,大洋彼岸。
这里,确是民间音乐艺术的宝库。最近,仅榆林地区为《中国民歌集成陕西卷》选送的民歌,就有千余首之多,堪称精华荟萃,是够浩如烟海的了。今天的歌,明天的歌,也正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孕育着,诞生着。陕北,歌的高原啊!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山峁( ) 俯瞰( ) 高亢( ) 打夯( )
(2)将文章划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①
②
③
(3)全文都写了哪些陕北民歌?哪些段落写出了唱歌的时间、环境,又写出了唱歌人的活动和心情?
(4)文中穿插了不少作者对陕北民歌的议论和评价,在这些文字下面打横线。
(5)找出文中的感受最深的一语句,并说说理由。
徐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