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龙会中学 李新明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分析《失街亭》中的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进而体会本文通过直接间接对比衬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3、认识诸葛亮赏罚严明和马谡纸上谈兵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言行,归纳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失街亭的主要责任的认识。
教材分析:节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鉴赏的都是古代小说,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是中国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传统手法。而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很成功,具有典型意义。指导学生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性格的。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利用《学案》辅助教学,以使学生边听边动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三国
引入课文:
1、《三国志通俗演义》(演义:①阐述义理并加以引申: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 ②旧时长篇小说的一种。一般根据历史传纪铺叙引申,并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盛行于明、清时期。著名的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
课堂作业:1、阅读课文和注释填空。
2、罗贯中:
二、说街亭
1、历史上的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它是诸葛亮率军初出祁山,攻打魏国的咽喉要道,成为蜀魏两军必争之地。蜀军一路上士气高昂,接连获胜,不料,在战局的关键时刻,街亭一战,失去进取中原的据点和有利形势,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教材中诸葛亮的哪个词语体现街亭重要的词语:咽喉。
2、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1)为课文写小标题。
课堂作业:2、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仿照例子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2)作者是怎样组织情节的?
以孔明为中心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前后反复照应。
(3)课文的情节矛盾:魏蜀;魏内部;蜀内部--本课文主要矛盾:诸葛亮和马谡的矛盾。.
(4)本文中魏蜀两国出场人物分别有10和15个,其节选部分主要人物是谁?诸葛亮和马谡。
三、议得失
1、分析马谡性格特征:
课堂作业:3、
① 用一句话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②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和间接描写,在文中勾出 马谡“三笑” 内容分析表现其性格特征,请同学模仿朗读体会,请同学模仿朗读体会。
提示: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主要是马谡的三“笑”
间接描写: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 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通过刘备的临终遗言说明马谡的言过其实)
2、分析诸葛亮性格特征。
课堂作业:4、读背三段文字
课堂作业:5、
(1)用一句话概括诸葛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谋臣形象
(2)作者写诸葛亮主要采用了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和间接描写,文中勾出马谡“三嘱”和“三哭”内容,请同学一起朗读体会。
提示:
直接描写:“三嘱” (请同学们分析其目的并概括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三哭” (请同学们分别用“伤心之泪”“无奈之泪”“悔恨之泪”对三哭进行选择判断)
间接描写:①以司马懿的态度对比反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②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 “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3、小说明显贬马谡尊诸葛亮,请同学们思考:马谡有哪些优点?
提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现了大无畏精神;是个人才,失街亭后,马谡自缚请罪,显示了他勇于负责任,光明磊落。
4、概括本文小说写人方法:(1)言行情态;(2)直接间接:(3)对比衬托。
四、论过错
街亭失守,谁之错?
课堂作业:6、模仿下面一段话用观点加分析的结构方式写一段100字左右文字论证:街亭失守,谁之错?。(不能用例子中的观点)
五、得启示
从诸葛亮和马谡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1)、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办事要灵活机智,不可死搬教条。
(2)作为领导者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必然导致失败。
(3)、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
(4)、领导者要做到赏罚严明,执法严肃。
(5)、全面的看问题,辨证地看问题。
六、作业:“纸上谈兵”的主角是 赵括 ,请用“马谡和赵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学习《失街亭》的启示。(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附:板书 失街亭 罗贯中
品三国 说街亭(咽喉): 安排----诸葛亮 议得失: 马谡----三笑 论过错:马谡 得启示
守护-----马谡 诸葛亮----三嘱 诸葛亮
攻取-----司马懿 三哭
李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