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

发布时间:2017-11-18编辑:互联网

 一、导入

    六百三十年前的元代,济南名士张养浩来到潼关,面对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心中伤感无限,于是一声长叹便化作千古名曲《山坡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其时,千年古都咸阳早已荆棘遍地,蔓草丛生,已经一千一百年不复见三百里阿房宫了。

    遥想当年,始皇登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大业已成,意气风发。据史书上说,秦始皇每吞并一个诸侯国,便令工匠仿照该国的宫室式样,再造于咸阳。将虏获的各国美女、珍宝,纳入其内。昭示自己“扫六合,混天下”之丰功伟业。据《史记》载,秦代宫殿,关中有三百座,关外有四百多座。如此犹嫌不足。统一中原后第九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和他“功过三皇,德配五帝”的身份大不相配。于是,他在昔日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之间,大兴土木,开始兴建一座规模空前绝后,壮丽无与伦比的不世之宫。此宫还未正式命名,有人称为朝宫。阿房宫仅仅是此宫的前殿。

这是一座怎样的宫殿啊!《史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汉书》载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换算成现代计量法,阿房宫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我们一个标准的教室大约是56平方米,骆老师奋斗了半辈子买的集资房是120平米,我们一整个学校才8万平方米,而阿房宫的一个前殿就有我们一个学校那么大,容纳万人绰绰有余。而在西安的阿房宫遗址,地基面积竟达54万平方米,堪称震烁古今的第一大宫!遥想其曾经的雕栏玉砌,朱粱画栋,我们真恨不得掀开历史的重重面纱一睹它的风采,或是坐时光机器去拦下楚霸王那野蛮的一把火,保留下这千千万前人无数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可惜,如今的我们,也只能透过杜牧的一篇辞赋,来寻觅其往昔的绝世风采了。

朗读

杜牧,晚唐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见书)他最有名的是他的咏史怀古诗和七言绝句。大家熟悉的有:

怀古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河湟)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七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赋: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词藻。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的美。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读完文章,我们明显的可以发现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两部分:[幻灯] 

第一部分1-2节   体物,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和宫中荒淫、奢侈的生活。 

第二部分3-4节   写志,交待作这篇赋的本意,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梳理第一小节 

(1) 下面我们先来看“体物”中的第一小节。这一节介绍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结合课后练习一的1.2.3看看第一小节。 

(2) 请同学回答第一题,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来历? 

[明确][幻灯]“六王毕……阿房出” 

请同学回答第二题,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明确][幻灯]“覆压三百余里……流入宫墙” 

请同学回答第三题,阿房宫的本体构筑 

[明确][幻灯]“五步一楼……而气候不齐” 

这样一理,大家很清楚这节可分为几层呀?(三层) 

(3) 第一层 

我们请位同学来翻译第一层 

强调:毕:完了,指被秦国所灭。一:统一,数词→动词 

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尽。形→动 

我们说第一句四个三字句,短短的12个字写得非常好,对的十分工整,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既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李白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家想想,要把蜀山上所有的树木通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运到关中,阿房才“出”,这是多么劳命伤财呀。这12个字实际上已经涵盖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是褒是贬呀?(贬) 

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等我们学完本文,将请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4) 第二层 

阿房“出”了,那么它的规模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第二层。请同学翻译。 

强调:构:构造,建构。折;转折。走:奔向,趋向。注意“走”在古时是指跑,如《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本文这里是奔向,趋向。 

这四句交待了阿房宫的地理位置,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接着又由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过度到第三层对阿房宫建筑特点的介绍。 

(5)第三层 

同学翻译 

强调:“五步一楼”的“一”:数词,和前面的不一样。 

缦:萦绕。回:曲折,迂回。象我们今天所说的回廊、峰回路转都是此意。 

檐牙高啄;比喻,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 

抱:环绕。 

钩心斗角:古今异同。古:宫室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今:各用心机,明争暗斗,互相倾轧。 

落:量词,犹“座”。 

霁:和《滕王阁序》中的“云霄雨霁”的“霁”意思相同,本指雨停,引申为风雨停,云雾散,天放晴。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通感修辞。用“触觉”去状摹“听觉”,象《荷塘月色》中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气候:古今异同。古: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今:天气(雨雪阴晴) 

“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写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现象。 

在这一层里,大家看看一共写到了哪些建筑? 

〔明确〕楼,阁,廊,檐,长桥、复道 

(6)从刚才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节从三个方面写了阿房宫的宏伟瑰丽。我们齐声朗读一遍。 

7.梳理第二节 

(1) 第一节说到“歌台暖响”“舞殿冷袖”,这些载歌载舞的是谁呀?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小节。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看看这节说了什么。 

〔明确〕这节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上文所说的唱歌跳舞的是“妃姘媵嫱,王子皇孙。” 

(2) 请同学翻译前两句 

妃姘媵嫱;注音读音。 

王子皇孙:这里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不包括男性 

下:方位名词→动词。  辇:原义:人拉的车,这里名→动,乘车。 

朝歌夜弦:歌、弦:名→动。  为:成为 

“妃姘媵嫱,王子皇孙”这些人为什么要“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明确〕因为“六王毕”。这既回应了“六王毕”,又暗示秦统治者的前途,再次显露了作者的贬义。 

那么这两句写的是什么?(写妃姘媵嫱的由来) 

(3) 下面我们从“明星荧荧”读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这几句写的什么内容?(宫人的生活情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请同学翻译。 

强调;明星:明亮的星光,而现在专指有名的电影演员,运动员等 

绿云:比喻女子乌黑的头发。腻:脂膏。 

杳:状语,深远,不见尽头,不见踪影,杳然的意思。之:动词。到……去。 

尽、极:互文,极力,尽量。 

缦:同“慢”,迟缓的引申义。缦立:久立。和前面“廊腰缦回”的意思不同。 

这里不直接写宫人众多,而是用“明星”、“绿云”、“渭涨”间接写出宫人的众多,手法十分高明。写宫女,是为了写秦始皇的荒淫无道。宫车天天过,尚且还有宫人“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在表现宫女命运悲惨的同时,揭示了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 

(4) 接下来,由写人到了写物,同学翻译。 

这里的“收藏”、“经营”、“精英”指的都是金玉珠宝等物,大家看看‘经营“和我们现在的意思一样吗? 

铛:名作动,把它当作铛。 

这些六国的珍宝,在秦人眼里,却不爱惜,这里由写人的被欺辱写到物的被践踏,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对秦始皇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5) 那么,大家看看这节可以分为几层呀?(三层) 

(6) 读第二小节 

8. 总结一、二节 

在这两小节里,作者以精练、生动的笔墨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用途,虽然没有发议论,却已寓议于叙中,至于作者究竟怎样议论的我们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一、 教学要点 

讲解第三四节,完成课后练习 

二、 教学内容及其步骤 

1. 昨天我们讲了课文的第一、二节,我们知道这是体物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写志的三、四小节,首先请大家读三、四小节。 

2. 昨天给大家留下了一道思考题,为何六王“毕“,四海能”一“,请同学回答。〔明确〕第二节中“燕赵之收藏……倚叠如山……”这段描写写出的六王的骄奢荒淫,不爱惜自己的人民,我们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到了篇末,更明确的指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拘秦”。这就是六王“毕”的原因,而秦能一统四海的原因就不言可知了。如果秦能耐吸取六王的教训,那么就不会迅速“族灭”,可是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第三小节。 

3. 讲解第三小节 

    (1)“嗟乎”一词经常在文言文中出现,什么意思?(唉)表示感叹,一个“嗟乎”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2)请同学翻译“嗟乎……用之如泥沙” 

     强调:秦:秦朝统治者。爱:喜欢。念:顾念。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省略主语“秦”,“之”代搜刮到的东西。 

     锱铢;这里用它的引申义,指细微。 

     “尽锱铢”和“如泥沙”状语后置。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这是什么心思呢?(想要过得好的心理。)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明确〕斥责秦统治者只图私利而不顾人民,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幻灯〕 

    (3)“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连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排比句,尽情得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幻灯〕 

      同学翻译 

      使:致使。南亩:不是指南边的田亩,这是个典故,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因为古时农家田亩多向南面向阳之处,后来文言文就常用“南亩”代替田亩。 

      磷磷,参差:定语后置。 

      九土;九洲,泛指全国。 

      城郭:城墙。城市。古代的城指内城,郭指外城,两字连用表示城。 

      呕哑:象声词。这里形容乐器声嘈杂聒耳。市;闹市,集市。 

      秦统一四海,功不可没,然而却不思如何巩固政权,横征暴敛,使得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们反复强调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4)同学翻译 

  强调:独夫。  骄固:骄横顽固。归纳固的用法:顽固;稳固(《谏太宗十四疏》“固其根本”);本来,诚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叫:呐喊,引申为起义。举:被动,被攻占。一:数词。 

可怜:这里指可惜。古今异同。今:值得怜悯。 

这里概括写出了秦始皇的无道,导致农民起义,宫殿被毁,进而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可怜焦土”中的“可怜”二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流露出作者无穷的感慨,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土崩瓦解下,迅速灭亡,而“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顷刻之间化为灰烬,唐朝当时正处在秦的景况之中,杜牧目睹现实,感慨万千,不安和忧愤溢于言表。 

(5)读第三小节 

4、讲解第四小节 

  同学翻译。 

  强调:族:名作动,灭族。  天下:指代天下的人民。 

  使:假使。   爱:关爱,爱护。 

  这里总结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叫云,并且向当世统治者发出了警告。最后一句:“秦人不暇自哀……”。“后人“指的是谁?(唐朝的统治者) 鉴:意动,以之为鉴。 

  后一个“后人”指的又是谁?(唐统治者之后的人) 

  这里作者以四个“哀”警示世人,提醒当权者一定要爱其子民。 

5、学完了整篇课文,我们请位同学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幻灯〕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6、那么再请位同学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1)想象。整篇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 

   (2)比喻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都是比喻。 

   (3)夸张 “一日之内,…..而气候不齐”“使负栋之柱……” 

   (4)排比 第二三节用了大量的排比〔幻灯〕

 

彭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