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发布时间:2016-6-15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说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2、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客观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科学、辩证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客观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科学、辩证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第一课时

导入:上课开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李清照的一首《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导语:李清照这首有名的绝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至今仍为人们所崇敬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而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则是由著名的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塑造的。

下面,我就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内容。

一、作者简介:司马迁,见课本。

二、作品简介: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最能代表司马迁艺术成就的,当数《项羽本纪》。《垓下之围》描写的正是项羽最终惨败的那段人生经历,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三、疏通文意

现在,我们首先从课文的文字出发,理清字意,来感受项羽的悲剧人物形象。

第一大组:第一小组: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此处注解“壁”字。壁:名词用作动词,扎营、驻扎。

第二小组: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进行文字注解。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饮(于)帐中:省略句,省略介词,应为“于帐中饮”,也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幸:宠幸,宠爱。骓: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兮: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逝:奔驰。奈若何:把你怎么办。

对《垓下歌》进行注解。力气能拔起大山啊,豪气盖过全世;时运不利啊骓马也不奔跑。骓马啊,你不奔跑,我对你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对你怎么办?

第二大组:第一小组: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

进行文字注解。麾下:部下。麾,古代军中用来指挥的旗子。壮士骑:骑兵勇士。

直夜:当夜。溃围:突破重围。平明:天刚亮的时候。骑将:骑兵将领。骑能属者:能跟随(他的)兵马。属,连续,引申为跟随。绐:欺骗。以故:因为这原因。

进行全段注解,于是项王就上马,就下的八百骑兵勇士跟随。当夜冲破包围向南走。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项王逃跑了,命令骑兵将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他(项王)。项王渡过淮河,他部下的骑兵能跟上的只不过一百多从罢了。项王到达阴陵,迷失了道路,问一个田老人,那老人欺骗他说:“向左。”(项王)便向左奔驰,陷入了大草泽中。因为这原因,汉军追赶上了他们。项王就又带领骑兵向东奔逃,到东城时,部下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汉军骑兵追击的有几千人。

第二小组: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皆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叫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进行文字注解。度:推测,估计。当:通“挡”,抵抗。霸:称霸。指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期山东为三处:约定(突围后)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披靡:本指草木随风吹而倒仆的样子。这里形容汉军惊慌散乱败退的样子。

第三小组: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进行文字注解。赤泉侯:指杨喜。这是他后来的封号。通“斥”。会:集合,会面。

都尉:仅次于将军的军官。亡:失掉,损失。伏:通“服”。

第三大组:第一小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进行文字注解。乌江:渡口名,在今安微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西岸。江东,古称长江下游的南岸为“江东”。地方:土地方圆。方,方圆。王:称王。无以:没东西用来……,没办法……

第二小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史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进行文字注解。何渡为:为什么还要渡江泥?子弟:年轻人。父兄:父辈兄辈。怜:同情。王:拥护我为王。长者:年高而忠厚的人。

第三小组: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商业部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进行文字注解。接战:交战。独:单,仅。被十余创:遭受了十多处伤。被,通“披”,遭受。顾见:回头看见。骑司马:骑兵官外。若:你面之:背对着他。面,通“”背,背对。因为故人,故转身背对项王向翳指出。显出其忸怩不安之状。指:指示。购:悬赏缉拿。邑万户,(拥有)万户的封邑。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上节课我们疏通了《垓下之围》的文意,并且对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对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进行分析。

在项羽一生中,发生了不少事情,连他自己都说经历过七十多场战争,可司马迁只选取了他生命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场景来塑造项羽这一英雄形象。我们把这三个场景概括一下,它们分别是“霸王别姬、快站东城、乌江自刎。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三个场景来看在司马迁笔下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生动的细节描写。

问题探讨: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刻画了项羽这一英雄形象,你能指出几处么?作者都用了那些描写的方法?

场面描写:渲染悲剧气氛;语言描写:塑造英雄形象

动作描写:透露英雄心态;侧面烘托:展示英雄性格 

1、霸王别姬:

(1)语言描写 

虞兮虞兮奈若何: 

奈……何:固定句式,表现项羽看到大事已去的无奈及与虞姬分别的痛苦. 

[说明]:男儿有泪不轻谈,项羽身高八尺,而垓下被围,四面楚声,穷途末路,竟呜咽悲歌,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情有义,仁义多情的项羽。

2、东城快战: 

(1)语言描写 (提示学生找出项羽说的话)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活用亡,使动用法,他认为是天要使之灭亡,是时运不济,而非自己作战无能,又用了一个肯定的判断句,强调责任在天,又用了一个否定的判断句指出并非自己无能,这种不服气的表现尽管有些自负,无奈的成分,但却反映了他心有不甘的心态.死到临头不服输,恰恰是英雄之气的表现. 

讨论:项羽将他的失败归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不服气,说明了他的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

B、君快战”,“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吾为公取彼一将”,“何如”?  

不存侥幸突围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体现了英雄的本色,临死还陶醉在宁死犹勇的自我满足中,宁死也要保住大丈夫的浩然之气。“何如?”的得意之言也说明项羽豪放的个性。

(2)动作描写 

“大呼驰下”,斩,复斩,嗔目叱之”,自刎--树英雄形象. 

(3)侧面烘托 

'项羽嗔目叱之,赤全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把西楚霸王的巨大声威表露无疑 

[说明]这一场面,侧重展露英雄勇猛善战的英姿.把一个勇猛无畏,豪爽刚直,气盖一世的大英雄形象树立读者的面前. 

3、乌江自刎:

(1)语言描写 

A.'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籍独不愧于心乎 ' 

王:使动用法,拥我为王, 

做了一个假设,又用了一个反问句,表达了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愧之情,这说明他心里装着江东父老,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这是他知耻重义。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句式,'还要……干什么 ''为什么……呢',更坚定地表达了自己不渡江的意志. 

思考:为何不渡  

①上天注定.'天之亡我'说明项羽对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英雄霸业一去不复返.他不是不能渡江,渡江以后他可以活下来,但没有了英雄霸业,那是苟活,他要堂堂正正地活,光明磊落地活,他是有理想,有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 

不能站着生,决不跪着死,,磊落,坦荡,不畏缩,不苟且. 

②八千子弟战死疆场,他无颜见江东父老.重情义,知羞耻. 

(2)动作描写

拒渡:宁死不屈的英雄之气。

赠马:对亭长好意的报答,对战马的爱怜深情

赐头: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讨论:你觉得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做法对吗?

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宁死不辱,体现了他知耻不苟活却又自暴自弃的性格特征。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知道到了人家对项羽的评价,你们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那么,请你结合《项羽本纪》,以'我心目中的项羽'为题,谈谈你对项羽的认识. 不少于600字。

 

马月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