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聊斋志异》浅见 (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6-2-7编辑:互联网

 清代着名作家蒲松龄的名着《聊斋志异》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中国古典文学精品,是传世藏书。

    那么,《聊斋志异》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该书作者是一位什么人呢?它留给我们后人什么启示呢?为了共同研究《聊斋志异》这部传世藏书,笔者谈谈对《聊斋志异》这本书的理解,与各位老师商榷。

    一、《聊斋志异》是本什么书

    蒲松龄先生为何把书定名为《聊斋志异》呢?笔者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从字义上去分析,据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聊,有三种意思,即(1)姑且(2)略微(3)闲谈(P710)从这三种意思来看,在这里聊字显然是指闲谈的意思。斋有四种解释,即(1)斋戒(2)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所吃的素食(3)舍饭给僧人(4)屋子(P1449)根据该书的内容,这个斋字在这里似应指屋子意思。志的意思是指志向、志愿(P1490)笔者认为在这里似乎志向、志愿都兼而有之,从总体上说笔者的理解,倾向于志向这一解释。异的解释有五种意思,即(1)有分别,不相同,(2)奇异(3)惊奇、奇怪(4)另外的、别的(5)分开(P1372)在这里笔者认为其异字指的是有分别、不相同或另外的、别的、分开的意思。

    那么,把这本书的名字,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在这个屋子里所闲谈的内容或者说的事情是有着不相同的志向;或者说在这个屋子里闲谈的内容是与一般的事情在志向上是分开的,也可以说是有分别的。

    现在就让我们去思索一下,在这个屋子里他们闲谈的是什么内容呢?笔者认为,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所谓的闲谈,就是在进行不明飞行物的研究、或者说在破解千古之谜。说的更确切一些,就是他们这个飞碟研究小组或者飞碟研究会在召开学术研讨会。《聊斋志异》这本书实际上就是一本飞碟目击报告汇编。1984年由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的苏路编写的《华夏碟形》一书中第47页,称《聊斋志异》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绝妙的UFO目击报告。1988年兵器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台湾着名飞碟专家吕应钟先生的《星空碟形》一书第71页称《聊斋志异》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作品。又说:“事实上,《聊斋志异》不是一部纯虚构的短篇小说……代之以《古典报告文学》当较为恰当。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是本什么书呢?笔者认为《聊斋志异》是一部远在清代就保留下来的飞碟目击报告汇编,是飞碟研究工作者所开展的学术研究成果汇编。

    二、作者是位什么人

    那么,《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是位什么人呢?笔者认为他是一个扎扎实实从事千古之谜研究的人员,是一位开展飞碟研究的工作者,而他的书斋就是开展飞碟研究的埸所。而他所留下的名着《聊斋志异》就是他毕生中对飞碟研究的巨大贡献。

    蒲先生的书斋,实际上就是飞碟研究的活动埸所,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UFO研究会,而蒲先生带领的一部分飞碟爱好者,所从事的研究成果正是《聊斋志异》所记载的内容。而蒲先生本人在书斋中,聊的全过程里担任的角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溜川飞碟研究会的理事长兼秘书长的双重职务。也就是说,他既主持研究工作,又从事文字的整理事务。

    三、《聊斋志异》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聊斋志异》是二百年前的一本书,而它对我们有着许多启示。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聊斋志异》与现今很多事情相吻合:从《聊斋志异》中可以看出,早在二百多年前的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就已经有了。象黑龙江省孟照国遇到的外星人;山西师范大学贾天泉教授调查的人的再生现象;山东龙口根艺品厂厂长成守禄遇到的“起死回生”;济南第三中学校长刘承宏见到的借尸还魂和火球出没现象;不少老人遇到的“天灯引路”和除夕夜的水饺搬家或水饺调包;世界各地发现的不明飞行物……都和《聊斋志异》中所记载的内容十分相似。这说明,从事飞碟现象的研究,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系统的开展了起来。

    (2)从事飞碟研究道路坎坷:从《聊斋志异》一书中可以看出,从事飞碟研究,自古以来就是道路坎坷,始终走着一条曲折不平的艰难之路。

    岁月已经即将踏入二十一世纪了,然而在飞碟是否存在?不明飞行物是真是假?飞碟研究工作者是精神有病还是具有超前意识?进行飞碟研究是搞封建迷信还是开展科学研究?……至今在人们头脑里,仍然是象迷雾笼罩一般。目前社会上对这项事业的持否定和怀疑观点者多,专心致志从事此项研究者少,对此事业全力支持投资相助者不多,而说三道四指责批评者不少。某些埸合、某种事件、某个人物发生了与飞碟有联系的失误,那很快就成为否定飞碟的借口,而某地、某时出现的目击案例,往往又以证据不足,不可轻信而残遭“枪毙”。根据上述状况,可以得知二百多年前,从事该项研究,所遭非议定然难免。蒲先生所以把他们的所见所闻,用聊来表示,而以志异来暗示其真正的研究内容,不是很可以理解吗?笔者认为早在二百多年前,我们的老前辈都能潜心的进行千古之谜的研究,到如今科技水平大为提高、检测手段如此先进、思想素质逐步增强、学术研究空前繁荣、学术论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团体得以注册登记……今天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扩大对飞碟的探索和研究呢?

    (3)飞碟研究组织早就存在:从《聊斋志异》一书看,我国飞碟研究队伍早在二百年前就已形成,而且是建立在人口比较稀少的县城里。那么,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州、府以及京城里是否还有这种研究队伍呢?笔者认为也不排除存在的可能性。之所以这样推论,是因为京城和州、府之中的人口比较密集、信息比较灵通,对外交流比较频繁、获得目击案例的机会相对来说就会更多一些。既然县城里都能收集到如此广泛的目击报告,那么在京城和州、府所在地,这各情况能会少吗?而有了这种千古之谜,就难免会在某个“斋”里相互在一起“聊”,尽管没有文字记载,但笔者认为这种“聊”应该是不会少的。而在某处“斋”里进行的这种“聊”,实际上就是一种飞碟研究组织,这部分“聊”的人,就是一支飞碟研究队伍。

    (4)可以借鉴的材料:从我们目前研究的不少案例中,有许多现象在《聊斋志异》中已经记载,虽然作者是以鬼、神、妖精……一类的形象加以描述,但实际上就是第三类接触所遇到的飞现象。

    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飞碟接触中第三类接触有人感到不可理解和难以置信。然而,当你翻阅《聊斋志异》之后,你就会发现,早在二百多年前、这各现象就已经有了,而且还有所记载。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记载中的情况加以对照,从中可以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得到很大的收获。

    (5)提高了信心:从《聊斋志异》中,笔者认为我们UFO研究工作者应该提高信心。因为二百年前对千古之谜,就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那么我们比起过去的条件要优越多了、环境宽松多了、经验丰富多了、资料充实多了、信息渠道多了、检测手段先进多了、研究队伍庞大多了……有这样的优越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提高信心呢?

    蒲松龄先生在“斋”里能研究出硕果来,我们在宽敞的办公埸所里、面对着先进的通讯设施和庞大的信息网络装置,以及世界各地的目击资料、我们怎么能不提高信心呢?现在,我们创造丰硕的成果,不是比起蒲老先生来要方便的多和容易的多吗?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是一部传世藏书,是家喻户晓的名着。笔者认为《聊斋志异》不仅仅如此,而且是一部探索千古之谜和研究飞碟现象的目击报告汇编,是古人留给我们UFO研究工作者的宝贵资料。通过阅读《聊斋志异》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信心,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为早日解开UFO这一千古之谜而努力奋斗。

    由于笔者才浅识短,有不足和错误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追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