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发布时间:2016-4-24编辑:互联网

 《赤壁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

3、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预习:

1、了解作者与“赋”的有关知识{见导学练p70}

2、注音:

举酒属(   )客            徘徊于斗(    )牛之间

酾(   )酒临江            驾一叶之扁(   )舟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②纵一苇之所如

③举酒属客 

④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4、指出词类活用字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②舞幽壑之潜蛟。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泣孤舟之嫠妇。     

5、特殊句式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           )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             (           )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

⑤客有吹洞萧者                (           )

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⑦而今安在哉?                (           )

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

⑨相与枕藉乎舟中              (           )

⑩渺渺兮予怀                  (           )

三、思考感悟:

阅读第三段,说说此段文字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四、课堂探究

 阅读第4段,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五、巩固训练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窈窕(yǎo)     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

 B.嫠(lí)妇        愀(qiū)然          酾(shī)酒

 C.横槊(shuò)       江渚(zhǔ)         蜉蝣(fú yóu)

 D.无尽藏(zàng)   枕藉(jiè)         壬(rén)戌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hè,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舞幽壑之潜蚊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4.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客有吹洞萧者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默写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六、拓展

满分作文欣赏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分析: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黄州故垒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抒胸中块垒。这是一段为中学生所熟知的文坛掌故,写进作文中本毫无新意,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赋予旧材料以新的思考角度,来抒写自己对苏轼的理解,这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语文的用心程度,同时也告诉了下届考生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用心积累,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加以创造性的运用,足以应对高考作文了。

文章开头即创设了一个清秋黄昏泛舟赤壁的情景,直接入题;紧接着联系苏轼,点出苏轼与黄州赤壁的密切关系,衔接紧密,与文题“苏轼的赤壁”照应自然;接着糅合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有关语句,嵌入巧妙,也为下文做好铺垫;紧接着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来证明苏轼在赤壁边上的顿悟,再以余秋雨《东坡突围》中的“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过渡,照应严密;由于有了上文对苏轼顿悟的铺写,李清照、柳永、李煜的愁绪,便反过来衬托出了苏轼“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和“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这几处引用显出了作者的作文功力;最后,排比句式的运用让文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结尾,“赤壁,只属于苏轼”,更让整篇文章显得结构圆合。文章虽然在内容层面上略嫌不够充实,但能够如此娴熟地将所学的知识融为一体,难道不足以让这篇作文获得满分吗?

后赤壁赋【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译文

   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酒呢?”我回家去找妻子想办法。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随时的需要。”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经过的时间很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攀上鸷鸟巢后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突然发出一种清越而悠长的声音,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是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静空虚。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上岸以后,回到家里)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门看,看不见它了。

答案:

2、注音:

举酒属(zhǔ)客            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酾(shī)酒临江            驾一叶之扁(piān)舟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②纵一苇之所如:往

③举酒属客 :致意,引申为劝酒。

④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即使

(3)指出词类活用字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词活用作状语

②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④泣孤舟之嫠妇。      泣:名词的使动用法

(4)特殊句式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介宾后置)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句式:介宾后置)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介宾后置)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句式:定语后置))

⑤客有吹洞萧者(句式:定语后置)

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被动句式)

⑦而今安在哉?(句式:宾语前置)

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介宾后置)

⑨相与枕藉乎舟中(句式:介宾后置)

⑩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BCCB

6、(1)像蜉蝣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一样,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粟。

(2)至于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各有个的主宰,假如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

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播放录音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 

二、学习重点

1、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背诵全文

2、体会借景抒怀、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的写作特点和富有特色的语言 

三、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导学练P73   

2、给下列字注音

⑴   僇(    )人            ⑵ 惴(     )栗(   )   ⑶ 施施(  )(  ) 

⑷榛(   )莽 ⑸茅伐(   ) ⑹箕(    )踞(   ) 

⑺衽(   )席 ⑻岈(    )然 ⑼若垤(    ) 

⑽攒(    )蹙(     ) ⑾培(    )娄(    ) ⑿灏(    )气 

⒀引觞(      ) ⒁斫(     ) ⒂ 遁(   )隐 

⒃颓(    )然 ⒄冥(     )合

3、朗读课文,注意易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4、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

四、课堂探究  

1、 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 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3、 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4、 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五、巩固训练 

见《学习与评价》P74

                           守住自己的方圆 

有人渴望拥有海洋,辽阔无垠。

有人希望拥有天空,无边无际。

而我,只想拥抱一个小小的方圆,一方自己用心耕种的土地。

在这里,我用自己的双手耕耘,不畏夏日炎炎,不畏冬日凄寒,比畏孤独难耐。依靠自己的力量,播下汗水,守住希望、执着与诗意。

只有自己耕耘,才能守住一份希望。

海伦凯勒一生热爱生活如婴孩,是因为她在用心耕耘自己的生活,张海迪身残志坚获得成功,是因为她用洒下的汗水浇灌了自己的土地;邰丽华在无声的世界舞出绝世的美丽,是因为她用内心的美好耕耘了自己希望的沃壤。耕耘是一种快乐,耕耘奏响希望前的序曲。自己耕耘,方能守住希望,让希望的花香飘留在自己的土地上、方圆之中。

只有自己耕耘,才能守住一份执着。

低下头,埋起身,陶潜耕耘在南山之下,坚守了一身高风亮节;藏身茅庐,坐观天下,诸葛孔明耕耘在学术之地上,守住了一份淡泊致远;王安石无畏怨谤,改革朝政,为天下无私耕耘,坚守了“膏泽天下,泽被万民”的精神方圆,守住了一份伟大的执着。埋心于高远的志向,修身于每日的耕耘,志向不改,执着便终会到来。有了执着为我导航,哪里还有去不了的地方?我的方圆也便无边无垠,我的生命之书自然也能厚实丰富。、

只有自己的耕耘,才能守住一份诗意。

诗意地生活,才能守住精魂的纯净。诗意总是在耕耘中弥散出来。史铁生耕耘文字,诗意地活了下来;苏东坡耕耘房前的东坡,诗意地将贬谪之恨化于豪放旷达;纳兰容若耕耘在词的天地间,完成人格的升华,宠辱不惊,漫看天外云卷云舒。他的诗意注定了他的精神方圆出尘于晚清汲汲名利的文人之上!用心耕耘,用心浇灌,用心呵护守住一份诗意,便守住了自己方圆的精魂。

不管怎样,拥有自己方圆的人是幸福,守住自己方圆的人是放达的。风过疏竹不留声,雁过寒潭不留影。只有用心在自己的方圆上耕耘,这种悲惨与伤感才不会减轻我们生命的重量。

有了自己的方圆,有了耕耘过的土地--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物质不能使我们麻木;尔虞我诈、虚情假意,虚伪离我们远去。留下的,都是生命的光亮,都是无悔的歌唱!

守住自己的方圆,守住一方净土,给心灵以避风的港湾,给灵魂以升华的土地!

思想之光

海德格尔曾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不经意间看到这句话,心里猛然一震。或许真如张洁所描绘的那样,人生恰如四季,人人都在耕耘,但要减了那一份庸碌,我们则要在心中开垦一块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那便是思想。

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苇草。这句话说的精妙,芦苇本是孱弱,而思想便形成了人的伟大,帕斯卡尔本身也用一生诠释了这一点。尽管数学家伯尔痛惜帕斯卡尔可能是“可能成为最伟大上的数学家”,尽管无数科学领袖叹言如果帕斯卡尔没有思考什么关于“人格的伟大和人性的真谛”,他就会成为新一代的天才科学家。但我仍然看到多少年来,人们捧着《思想录》忘我思考,并将它与曹雪芹的《红楼梦》莫扎特的《安魂曲》一并看作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伟大的未竟之作。思想最终挤走了帕斯卡尔脑中天才的灵感,而人们却更加得益于他关于人生的不朽论述。

文化不能盲从,思想也必须独立,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块必须由我们自己耕种的土地。每一份灵感的闪现都是一粒炽热的种子,独立的思想种出了独立的人格。

海子的一生是悲剧式的一生,他以卧轨的方式匆匆将生命交付了虚无。然而,他的一生,又是交响乐式的一生。他以独特的思想带领中国诗歌迈向了新的领域,他屏弃了世俗的牵绊,寻求着大我和真我,朱大可在《先知之门》中这样评价海子的死:“经过精心的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演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他完成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也许是受了波斯人崇拜太阳的影响,海子用“完成像太阳的一生”来形容自己,死于太阳并入太阳。

这也许是一块少产的土地,却绝不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他对生死的感悟让思想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发生了急速飞跃,这让他的土地何等辽阔,何等富饶!

人的确是应该诗意的栖居,不是让我们流连于风花雪月。人生恰如四季,耕耘的却不只有幸福,还有思想。它确保了我们的一生不会庸碌,让生命交响乐不至从清晨一下子悄然奏向黄昏。我们驾驭着独立的思想,这是一块需要由我们自己耕种的土地。

播种金麦穗

人生如同一块田地。在这里,我们辛勤耕耘,洒下汗水,播种自己的金麦穗,守护着它,看它茁壮成长。这小小的金麦穗,只有亲手播种,才会结出金灿灿的麦粒,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体会到收获的滋味和赶车谣的韵律。

当我观看郭德纲的相声时,不禁又被他的“包袱”逗笑了。看他在台上潇洒自如,我不由得发问,难道这口才是天生的么?可又有谁知道,他出道以前,刻苦勤奋了多少个春秋。他自己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以,他始终如一的联系。甚至于他得重感冒,高烧不退,也不过是吃一把药继续练习。但凡有一技之长的人,莫不是靠辛勤耕种自己的土地才最终获得金麦穗。老一辈的歌唱家再次登台,他们仍能被那甜美的声音所陶醉,每每听到李谷一的《乡情》,我常感叹,不是自己的辛勤耕耘,如何又有这般功力。

自己的土地自己种,不仅是为了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耕耘也是一种责任。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站在武侯祠前,我不禁发出感慨:本是躬耕南阳,于乱世中苟全性命。结果跟随先主,出生入死,直至白帝城托孤,征南蛮,出祁山。试问,诸葛孔明图求得什么?是做蜀国丞相,是被后主尊一声“相夫”,还是死后谥封武侯?他所图的,就是完成先帝之遗愿。在他看来,这兴复汉室是他的责任,这责任必得由他来承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样的赞誉,只属于那承担大任的人。古之忠臣良将,又哪个不是如此?岳飞精忠报国,辛弃疾怒拍栏杆,承担起自己生命责任的人,绚烂无比。

耕种的意义,还远不在此。结果并不重要,最值得感念的当属耕种过程的体味。

尽管致远号最终沉没,但我们仍被那一腔热血所感动。我堂堂中华,头可断,血可流,但志向不可摧,刘胡兰英勇就义,哪里低下过高贵的头?“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这种耕耘人生的过程是壮美的,足以令世人折服。同样,对于许许多多的残疾人来说,生命中充满了缺陷,但我们依然看到张海迪、邰丽华的笑脸。她们所欣喜的,绝非别人的同情或赞美,而是自己辛勤耕耘、拼搏人生的过程。

在自己的土地上洒汗流血,辛勤的付出,我们必能赢得灿烂。“血沃之地将最种长土金麦穗和赶车谣。”

 

程海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