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育花的使者,听花开的声音,看满园芳菲--怎样上好一节课(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6-9-16编辑:互联网

双城市兆麟中学  鞠海侠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怎样上好一节课”的问题,不是什么经验,只是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们知道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如何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一节课呢?

我们先来看一种现象:学生重理轻文。经常听学生说:语文课听与不听一个样。事实就这么残酷,语文书永远比数学书、物理书更容易看懂,如果我们不能抓住学生,让他们喜欢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语文课永远会被学生厌弃,语文也永远会被学生轻视。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力求上好每一节课。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不很成熟,或者说很不成熟,仅供大家参考。

一、闪亮登场。当清脆的铃声响起,我们老师就应该满怀自信,走上讲台,我称之为闪亮登场。这个闪亮登场不是你衣着如何华丽,打扮如何入时,而是我们走进课堂的一瞬间,以一种饱满的热情,振奋的精神征服学生,你环顾全班的一个眼神,就要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明湖居听书》中的王晓玉往台下一看,连台下最远的观众都觉得王晓玉看见我了。让学生有这样的一种亲切感:老师看见我了。

二、注重新课的导入。有人说,新课导入的好,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语文课的导语应该是诗意的、唯美的、精彩的,体现一种文学之美。通过导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用声音抓住学生,就如同《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下面选取一些我在平时教学中设计的导入语,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大家可以猜一猜写的哪篇文章。

1、有些课文可以用作者的人格魅力导入。他从桃花源中走来,他从乡村田园中走来,他是一棵青松,“卓然见高枝”,他是一株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他就是陶渊明。这应该是《归园田居》的导入。再如李白、苏轼、杜甫这些诗人的诗文就可以采用这种导入方式。

2、有些可以用对联引入。  《琵琶行》导入

有这样一副对联: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匀留江上离别情。

《勾践灭吴》导入:引用“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3、通过旧课文的回顾导入新课的学习。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多年以后,我们依然会记起春的美丽;父亲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地爬过月台,为我买桔子。多年以后,我们依然会看到那伟大的背影,那浓浓的父子深情。这是《荷塘月色》的导入

4、语文活动课:思乡诗赏析

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都不会停止思乡的脚步。

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几回回梦里回故乡,深情凝眸诗词的海洋,倾听思乡的乐章,让我们一起走进思乡诗的殿堂。

5、学会借鉴他人的导入,并做修改

我很欣赏《边城》的导入:

那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这里的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人类远古的沉沉大梦,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民谣,那是美善同言的人性之歌。面对文学重镇《边城》,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云蒸霞蔚,一睹她的风采。

6、根据事物的特点导入 《米洛斯的维纳斯》

维纳斯这个令人神思遐飞的名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美,她神秘地失去双臂,可她的美丽更加使人倾倒,作为法国罗浮宫的首席珍宝,它吸引了许多人流连的脚步。

  7、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以问导入,我用高尔基的《海燕》来设问,同学们,你还记得高尔基的《海燕》中的哪一句?几乎是全班同学冲口而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整个课堂一下子兴奋起来、活跃起来。我当时以为学生会说在苍茫的大海上或者是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可他们竟是异口同声响亮地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吓了一大跳,继而慨叹精典语言恒久的生命力。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真的应该重视导入,一个精彩而优美的导入语,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会吸引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好的导语确实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如果说闪亮登场靠的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将其称为无声语言,而导入靠的则是有声语言。那么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如何呢?

三、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这一点是我着重要谈的。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更多地表现为循循善诱与耐心开导。 《论语》中《侍坐》篇有这样的记载:在讨论理想问题时,孔子以平等的身份、亲切的语言,启发弟子发言,“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亦各言其志也。”当听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意见时,一“哂”而过,于无声处表现对学生的关爱。

结合学习的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每节课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而且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课堂面目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 “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我们在采用任何形式的教学法时,都不可忘了这个“活”字。

我感触最深的是一节专题训练课:对对联。我从学生实际出发直入主题:以你们班级同学的名字写一副对联。一个同学很快说出来:王莹王红王漠双,李铭李东李晓罡。横批是--王李之家。

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被点燃了。我就问:谁能根据你办的整体特点出一个上联?

有同学说:能文不能武。

有同学对:是人不是虎。

我提示道:押韵很好,但两句有重复的字“不”,语意还需再作一下改动。

有同学对:动口莫动手。大家都表示赞同。又有一个同学说,我看到一个上联: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特点是倒着读回来还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很难对,但还有几个同学对出了不错的下联:

成都有心人心有都成

山西落日每日落西山

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北国飘雪花雪飘国北

虽不很成熟,却体现了学生的才思和智慧。

我本来想讲我设计的对联练习,可到了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我成了他们的听众。我们所追求的“民主、平等、自主、探究”都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

课下我做了这样的教学反思:

学生感情激荡,思维喷涌时所自然而然绽放的心灵花朵,是多么灿烂夺目!

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智慧。

永远不要漠视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的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平等民主和谐愉悦应是课堂的标志,这样的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气氛浓厚,教学活动必然是高效的,学生往往会有许多创造: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讲到别里科夫反对华连卡姐弟俩骑自行车,学生在下面说:骑自己的车让别人说去吧。

学《守财奴》时,有学生看到吝啬鬼葛朗台的另一面,概括为:勤劳、有头脑、种葡萄的好手,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种啥都长金路易。这就是一种创新。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课堂上要抓住时机,创造神奇。

还记得一节片断作文课。恰好是周末下午休大礼拜,看着学生归心似箭的焦急,我说这节是口头作文课,围绕“周末生活”来写。很快五班李春林同学就完成了。题目是:

我期待下一个周末

怀着渴望已久的轻松踏上周末,揣着难以言表的兴奋开始周末,用全部的身心去享受一种全新生活,走出校门,顿觉天地之大,神清气爽,扔掉书包,即时诗兴如涌,文思如河。禁锢两周的思想又得到释放的机会。尘封已久的梦境又绽放出希望的花朵,把所有的重复都置之度外,将所有的约束都束之高阁。那是一个难得少有的周末。没有了铺天盖地的习题,没有了从早到晚的苦读,没有了软硬兼施的教导,没有了胆战心惊的测试……

于是我憧憬周末。

在早晨装病赖床时妈妈的一声怒喝,哪里能找到初中生撒娇的感觉?雨幕斜垂的午后,听着音乐顺便读几页杂志,于是总有夸张的表现,总有忘形的快活,孤单时便不再孤单,寂寞时便不再寂寞。也只有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得到和失去的都已很多很多。

所以我期待下一个周末。

这节作文课让我明白:教学内容的设计、选择最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上作文课,久而久之,在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大有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学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比如说诗歌教学就要重视诵读。于漪老师在上《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只是一遍遍地与学生一起诵读,一起感悟,最后大家一起流泪,一起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李镇西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

记得一节仿句训练课:

有这样一个题:自选话题,仿照例句形式造一个句子,文中的比喻物不能再用,字数不超过40字。

例句是:只有一种死,永远也不代表毁灭,那就是:自落的花,成熟的果,发芽的种,落地的叶。

四班姜洪军同学最初是这样答的:只有三种乐事永远不会被遗忘,那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我说:你概括的很好,总说分说,但这不是比喻,再想想。他想了一会答道:只有一种聪明永远也不代表智慧。那就是: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囫囵吞枣,掩耳盗铃。

我就及时地表扬他:你太有才了。你很聪明,并且你这种聪明,代表着一种智慧。又有同学说:我更聪明,听我的:只有一种活永远也不代表自由。那就是:笼中的鸟,井底的蛙,池中的鱼,盆里的花。他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接下来许多学生都有很好的发言。

只有一种生,永远也不代表希望,那就是乞讨的手,弯下的腰,停滞的步伐。

只有一种痛,永远也不代表消亡,那就是吐丝的蚕,蜕皮的蛹,扑火的蛾,断翅的蝶。

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会感情,思想碰撞思想,智慧激活智慧。事实上,一旦学生情感的大门被打开,思想的火炬被点燃,其精神世界所迸发出的“深刻”“精彩”“独到”会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也是教师的一个大脑所望尘莫及的,更是教师的任何事前设计所无法预见的。

五、课堂结构宜张弛有度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也是如此,平铺直叙的课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呈现出起伏张弛等变化,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度的高峰,问题的设计与提出力求随着文章脉络的展开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逐层推进。

  巧妙过渡,环环相扣。我在讲《荷花淀》时,三大部分之间,是这样过渡:

水生嫂一边编席,一边等丈夫回来,可丈夫回来却是向她辞行,这便有了全文的第一节:夫妻话别。夫妻离别,女人们难奈相思之苦,这便有了第二节:探夫; 

探夫不遇,他们无形中成为诱敌深入的力量,这便有了第三节助夫杀敌。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新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生命的激流于行云流水,云淡风轻中汩汩流淌,历经沧桑世事,走过雨雪风霜,十五载的语文教学,我心依然,手握笔墨,饱蘸着爱,挥洒在三尺讲台。不倦地追求,用真诚和民主演绎爱的乐章,让快乐和温馨充满语文课堂。

在教育的园地里,做育花的使者,听花开的声音,看满园芳菲,精心呵护这份美丽。

 

liuya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