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04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发布时间:2016-1-4编辑:互联网

 【备课资源】

一、解答变换句式题的方法

    1.明确变换句式的原则

(1)不能改变原意[来源:Ks5u.com]

变换句式,只是句式的变换,除了根据需要对个别文字调整之外,其他都不能变换,尤其是内容。所以试题一般规定“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即使题干不标出这样的要求,也不能变动,因为这是基本原则。

(2)要同语境协调

句式变换,有的是对一段文字的某一部分进行调整,这种条件下的变换,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使变换的部分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连贯,并协调一致,变换后的句子也不能是病句。

2.掌握变换句式的方法

(1)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长句的“长”主要在于句子主干的修饰限制成分比较多,而短句的“短”主要是将长句之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加以分解,让其单独成句。长句变短句就是将长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限制成分提取出来,把它们变成独立的单句,特别要注意把长句中的并列成分拆开,使之成为并列关系的分句,有时为了句子的连贯畅通还需添加连词、代词等。短句变长句的关键,就是要找到题中所给的一组短句中最有可能做即将变成的长句的主干的那个短句,然后再将其他的短句作为主干句的修饰限制成分添加进去即可。

(2)整句与散句的变换

整句主要指的是以对偶、排比等形式出现的句子。散句是指结构不整齐、句式不同、长短参差不齐的一组句子,其表达效果是富有变化,能够自如地表情达意。散句变为整句,关键就是把散句变成对偶或排比的形式,而对偶或排比的要素又是重复结构。因此在变换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两个环节,一是要运用相同的词语和结构,二是要增加或删除部分词语。

(3)重组式变换

重组式变换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见题型,它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准确把握和对语言形式的灵活变换。重组句子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新组合成一个新句子。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反映原句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内容不得有任何的变动。

语句重组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①变换语序式语句重组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弄清作为重组句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弄清原句内部的逻辑关系。重组后各个成分结构关系及句子叙述角度发生变化,但原句逻辑关系及语境不能改变。

②强调局部式语句重组

开头和结尾在句子中位置特殊,如果把本来不在首尾的词语放在首尾,往往就有强调突出该词语的作用。这种题题干要求强调突出某种意思,学生应据此改造所供句子,将能表示该意思的词语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

(4)不同句式的变换

①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用

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意或无从说出;为了使句式整齐;为了表示特定的感情。

②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选用

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意思的,是否定句。正因为肯定句与否定句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双重否定是肯定语气,三重否定是否定语气。

③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

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同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不同。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变换。最常见的是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 

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解题技巧

1.选用句式

(1)选用句式的原则

①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注意排序照应,使语意连贯。

②体现语意重点,使之适合语境中语意重点的需要。

③保持感情、语气的一致,使之与语境的感情、语气协调一致。

(2)选用句式的方法

①审清题目要求,要弄清题目要求的是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信息,以便思考时更有针对性。

②真阅读分析所给材料,体味语意,把握材料主旨,明确表述角度。

③根据语境的需要选用适当的句式。

a.语意表达的需要。如果要使表述角度一致,就要选用陈述主体一致的句子;如果要用对偶或排比的修辞手法,就要选用结构一致的句子。

b.情感表达的需要。如要抒发强烈的感情,就要选用感叹句、排比句等;如果要委婉地表达情感,可用双重否定句。

c.语意连贯的需要。为使语意连贯,常选用话题一致、句式一致、前后呼应的句子。

2. 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题主要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来说,考查的知识主要包括修辞知识、语法知识等,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对语体和语境的体味、把握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等。

(1)仿用句式的原则

①修辞“依葫芦画瓢”

仿写题基本上要求运用适当的修辞或句式。这正体现了《考试说明》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要求,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对促进考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②结构“循规蹈矩”

在仿造句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修辞手法的高度统一,而且还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仿造出来的句子一定要与提供的例句结构相同。

③内容“前后兼顾”

仿写时不仅要注意修辞,照应句式,还得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2)仿用句式的方法

①明确要求,把握中心

明确要求,就是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示例。如果所给例句是一段话、一节诗,就要找出它的中心;如果是一组虽有联系但相互独立的句子,就要把握它们各自的主旨或整体所围绕的话题。

②对应已知,把握结构

仿用句式的结构要求往往寓于已知条件即例句或上下文之中,考生必须明确所仿用的是复句还是单句。如果是复句,要弄清所属类型;如果是单句,要弄清语法结构。如果是对联,还应弄清句子中的短语类别、词性等。还要明确是整体仿写还是仿写某个分句或某个句子成分,所仿写的句子或短语在段落中、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等等。

③着眼特征,把握修辞

考纲指出了考生应掌握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九种修辞格,仿用句式题常常要考到修辞。考生要抓住例句特征,认真辨析,弄清其修辞格。

④品味语言,把握风格

不同的语境往往体现出语言风格的差异性。考生只有认真品味已知语句,分析其风格特征,才能仿写出与例句语言风格一致的句子。

仿用句式题往往考查考生的立意、谋篇布局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仿写一节诗、一段中心意思明确的文字或一个有特色的句子时,应该在立意上求新,写出对青春、对生活、对理想、对时代的理解,使答案富于时代气息。

3. 变换句式

(1)变换句式的原则

①不能改变原意

变换句式,只是句式的变换,除了根据需要作个别文字调整之外,其他都不能变换,尤其是内容。所以试题一般规定“词语可以删减,原意不能改变”。即使题干中不标出这样的要求,也不能改变原意,因为这是基本原则。

②要同语境协调

变换句式,如果是对一段文字的某一部分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的变换,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使变换的部分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连贯,并协调一致。

(2)变换句式的方法

①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思考的方向。

②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变换句式打下基础。

③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如有需要可适当增删词语。

④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高考题库】

1. (2009安徽高考)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解析】注意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

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内容2分,结构2分)

2.(2008江苏高考)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出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0字)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选用句式和语言准确、鲜明等方面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来表述,使用反问句。赞成者的理由可以是“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质疑者要结合赞成者的理由进行反驳。就选用句式来说,一定要按题目要求,赞成者使用陈述句,以平静的语气说出理由;质疑者使用反问句,针对赞成者的理由,用较强烈的语气来反驳,这也符合生活常理。最后应注意字数限制和语言表述的规范性。

答案(示例):赞成者说: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安全,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3分)

质疑者说:难道家长能跟孩子一辈子吗?难道没有更好的交流机会吗?(3分)

3. (2009全国Ⅰ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写的三个句子,要前后相连,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内容积极健康。注意例句形式“……是……,有无……,看你……”,要形成排比;内容上有选择的表达意味,“工作”“业绩”“前途”有递进关系。

答案(示例):技艺是捡不来的,有无水平,看你怎么锻炼;成就是抢不来的,有无功业,看你怎么勤奋;荣耀是哭不来的,有无地位,看你怎么拼搏。

爱情是买不来的,有无真心,看你怎么呵护;幸福是购不到的,可否如意,看你怎么营造;永恒是唤不出的,能否长久,看你如何浇铸。(每个句子2分,注意句式修辞)

4. (2009辽宁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和比拟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6分)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题解答的难度在于正确运用修辞和句式来表达预设的主题,这需要考生有很活跃的思维,还要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开思路,发现灵感,写出优美的句子。本题题干中提示“两个对象”“三个句子”“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还有“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个主题,这是仿写时要注意的内容。

答案(示例):年轻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就像蓝天和白云一片;

白云是蓝天身边的柔弱,蓝天是白云依靠的坚强;

蓝天展开广阔的襟怀,孩子就找到了幸福的天堂。(每句2分,注意主题及修辞)

5. (2009江西高考)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4分)

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短句变长句的方法是:先找到母板(中心句),再将其余的分句合并同类项,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添加到“母板”中(即所谓的“添枝加叶”),添加时要注意语序。

答案: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整合为一个单句2分,内容不变2分)

6.(2008重庆高考)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句式转换的能力。内容关于蜡烛,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时代主题。陈述句变反问句一般要加上“难道”,还要注意句中有否定词的要去掉否定词,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否定词。如“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可以变为“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可变为“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而“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就可变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另外,一定要审清题意,用四个反问句重组,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

答案:示例一: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而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示例二: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上不因此而变得更加光明美好?(每个句子1分,注意句意的连贯)

7.(2008辽宁高考)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5分)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命题式仿写题。解答本题首先应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内容与形式,进而总结出三个显性要求:①话题的确定性,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②每个句子都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③两句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另外,有一个隐性要求:比喻句的释句中,一个为条件关系,一个为假设关系。

参考答案:(1)知识,是险峻的高山,只要努力攀登,总会风光尽览;[来源:高&考%资(源#网]

知识,是浩瀚的海洋,如果你不用心航行,就会迷失方向。

(2)兴趣,是航船上的桨,只要你用力地划,终会五洋捉鳖回;

兴趣,是花盆里的花,如果你不精心培养,就会枯萎凋谢。

(注意修辞2分,句子之间语意上的对比3分)

8.(2008全国Ⅱ高考)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6分)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题干要求和例句可以看出,我们所写的句子必须包含有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而所选的本体必须是由个体到群体的递进。

答案(示例):一个人,是一个简单的单词;一群人,是一段激动人心的语句;一族人,是一部不朽的生命诗篇。(每个句子2分,注意比喻、排比两种修辞,句子之间递进关系)

9.(2008四川高考)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四个句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中,写出两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第一组,所举人物要符合“往哲先贤”,“学得”的宾语要与“往哲先贤”一致。第二组,所举例子要符合“古今中外著述”,作者与著述要对应,著述与后面的中心语要对应。

答案(示例):从庄子学得淡泊的心态  从于谦学得高洁的操守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顽强意志  余秋雨《文化苦旅》的丰富内涵

(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3分。每组中,写出一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给1分,写出两个给3分)

10.(2010新课标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仿写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思维轨迹】做好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句式要一致,而是三句之间构成排比。这道题的句式是“……如果害怕……,那它就永远不能……”。其中第一个省略号处应选一名词,第二和第三个省略号处是动词。

【参考答案】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不能成钢;蜡烛, 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安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