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10-4编辑:互联网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积累本文优美的词语;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和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略中国园林的图画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爱国思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具的使用: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2、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名绍钧。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二、教学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xuān  xiè           qiū              lín   xún   

轩    榭           丘  壑           嶙   峋

xiāng              lòu              qiáng  wēi 

相    间           镂  空           蔷    薇

zhēn  zhuó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斟     酌               重    峦    叠    嶂      

(2)解词: 

自出新裁   胸中有邱壑    嶙峋     镂空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布局--全面安排(多指作文、绘画等),这里指分布的格局。 

败笔--字写的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的不好的词句。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2、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2)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同桌之间交流、小组内部交流,求同析异,并统一看法。最后做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3、把握结构

(1)综合学生意见,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评价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第二部分②-⑨: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可分三层: 

第一层②: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层③-⑥:分项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层⑦-⑨:从另外一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⑩: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体感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了解了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深入去探究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感受其优美严谨的语言。

四、作业:

   1、课后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说明文的资料(如小学六年级课本、初中语文课本或者上网搜索),看看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说明顺序有哪些?

2、精读课文,去领略中国园林的图画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感受叶圣陶大师写作的语言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理清结构,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为了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二、教学新课:

1、分析内容,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 

(2)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本段是总写 

第二部分 

(1)深入阅读,抓重点(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①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 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概括到具体,主要到次要 

③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④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⑤本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⑥请同学们逐一找出来,并加以概括。(见板书)

                                     特征                                     说明方法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     ③                 作比较、打比方 

无论站在     假山池沼的配合--艺术        ④       主       引资料

哪个点上    花草树木的映衬- 重画意      ⑤       要       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眼前总是     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深     ⑥                  举例子 

一幅完美     园林角落的配置--享受        ⑦                  举例子 

的图画②     雕镂琢磨的匠心--图案美     ⑧       次  

                  色彩调配的协调--安静闲适  ⑨       要      作比较、举例子 

 概括 --  具体 

作比较 --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有助于理解 

               打比方--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引资料--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2)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用多媒体显示: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②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③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⑤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交流,最后明确:①“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②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③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④“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⑤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还可以让学生另找几例品评涵泳。如:“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第三部分

略讲,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我们在领略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同时,了解了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感受到叶圣陶大师写作的语言美。今后我们可以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优美严谨的语言,力求学以致用。

四、作业

1、中考链接站

请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  )。

(2)文中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能概括池沼特点的一句是(   )。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点是()。

(3)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

(4)本文的语言准确而生动,试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分析,并说明理由。

2、挑战自我--我来做导游,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堆叠

池沼的布置

(提示:注意介绍的条理,注意介绍的方法,用上重要的词语。)

 

林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