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神女峰》导学案
年级 高二 课题 《蛇》《神女峰》
参备人 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主备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体验诗歌的节奏、韵律,使自己在回环往复的韵律中,慢慢融入诗歌的意境,进而体会诗歌浓郁的情感。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质疑精神。
3、品味诗歌的感情表达,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
2、了解作者和作品的风格流派。知人论世,作者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作者的美学主张和风格流派都对诗歌的解读有着积极的作用。
导学过程 学生笔记
一、课前积累
作者、作品简介:
1、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他的诗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蛇》是冯至在上世纪20年代创作的抒情诗。古往今来,抒发寂寞之感是诗歌的恒久主题。正如专家所论:“《蛇》所表现的也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然而却写得那样不落俗套,那样有色彩。不应该把这首诗的长处仅仅归结为构思的巧妙,而是由于作者青年时期对于‘寂寞’深切的感受,因而就得到了一个奇异的比喻:它‘静静地没有言语’,像一条蛇。整首诗就是从这样一个想象展开的。”
2、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是其代表作。
神女峰本是长江巫峡边上一根人形柱石,其拔立于群峦之上,云霞缭绕,风姿妩媚。传说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瑶姬帮助大禹治水之后,不想回瑶池宫过那种寂寞无趣的生活了,便在青峰云霞间安营扎寨,调风御水。此后,神女的贞节观被握有话语权的男性大肆宣染,而神女“吐芬芳其若兰”又让无数须眉辗转反侧,一方面视女性的贞节为神圣,另一方面恨不得天下女人尽入吾彀中。这就是舒婷写作《神女峰》的文化背景。
二、自主学习
1、字音积累
悚惧( )绯红( )衔来( ) 眺望( )杳鹤( ) 煽动( )
2、辨析字形并组词
竦( ) 绯( ) 啡( ) 诽( )
悚( ) 扉( ) 腓( ) 蜚( )
怂( ) 斐( ) 霏( ) 痱( )
三、合作探究
(一)《蛇》
1、蛇这一意象代表着什么?
“蛇”这个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新意,一反常态,别有妙处。
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
2、诗歌第二节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比喻和谐音的手法。诗人使用了隐喻,将“浓郁的乌丝”比喻为“茂密的草原”。对于自己爱恋的姑娘的容貌,诗中没做具体的描绘,只提到她有像“茂密的草原”一样的“浓郁的乌丝”,是“蛇”的故乡,是“蛇”渴望归属的乐土,让“蛇”害着“乡思”,而“乡思”与“相思”谐音,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心有所属的强烈渴望。
3、《蛇》在最后一节中为何要将“你的梦境”比喻为“绯红的花朵”?
把“你的梦境”比喻为“绯红的花朵”,以温暖的颜色修饰花朵,点缀姑娘的梦,意味着对姑娘应许的期待以及姑娘一旦应许的醉心的欢喜。色彩上淡与浓的对比与变化,反衬出诗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
4、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含、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喜爱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伴侣”。
(二)《神女峰》
1、第1节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感情的变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感情的变化。从动作与情感上可以看出神女峰的传说并没有在作者心目中得到美丽的地位。但在这游人争相一睹的“风景”面前,舒婷却感到了心酸和不忍,诗人以女性的慈悲与仁爱看到了“风景”背后的痛苦和残忍。
2、“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了无数次春江月明”应如何理解?
这是对传统贞节观念的大胆质疑,神女素来被人们视为贞节的化身,是传统妇女观念的代表,她为了“眺望远方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作为一个真实的女人的生活权利。在这貌似高尚的背后是什么呢?“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诗人大胆地质疑着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河北人们歌颂的行为。
3、如何理解和评价“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苦一晚”该如何理解?
诗人勇敢地打破神女坚贞
这两句以强大、真挚的情感和理性精神宣告于诗人,意欲抖落社会和自身的因袭重担,走上妇女自由解放的历史道路。这是新爱情观的凯旋,具有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
4、怎样理解诗中神女的形象?
在民间有神女为爱情坚贞守节的说法,居然化为一块望夫石。战国时代楚国宋玉曾写道楚王与神女的缠绵,当然是为了迎合权力。在世人眼中,神女不是神,她不相信神女的爱心会变成石头。她是众姐妹中的一员,是一个超越时空的中国妇女的化身。诗人运用意象的抒情方式,凭借神女浪漫柔美的意象与诗人优雅温婉的灵性,把这份千古之爱言说得蕴藉而有分寸。
学生疑难及
意见反馈
课外拓展: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邓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