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设计人:门晓艳 2010-12-2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其精妙之处。
3.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
资料链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虽然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有过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无怪乎苏轼要引他为同道和知己了。
一、初读文章
1.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藻荇交横 ( ) 怀发亦未寝 ( )
遂至承天寺 ( ) 盖竹柏影也 ( )
2. 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并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方法链接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二、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 ( ) 怀民亦未寝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相与步中庭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水中藻荇交横 ( )
欣然起行 ( ) 但少闲人 ( )
2.熟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整体感知文意,重点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三、深入探究
1.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层次,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层: (寻伴夜游)
第二层: (庭院月色)
第三层: (月下感叹)
2.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并说说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声。
3.文中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4.文中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5.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有哪些含义?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温馨提示 结合苏轼写本文时的背景分析。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和流放差不多。此时苏轼深感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表现了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本篇也不例外。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谪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1083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7.本文为作者贬官所作,此时心情本应沮丧,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称“闲人”。对作者的这种心态,你如何看待?
四、积累迁移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是 。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
3.《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 。
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5.《记承天寺夜游》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6.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例,注明出处和作者。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一、1. zaǒ xìng qǐn suí baǐ
2.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二、1.念: 考虑,想到 &nbs牵想?nbsp; 亦: 也
但: 只是 相与: 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 窗户
欣然:高兴的样子。 闲人: 清闲的人
2.
(1)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5)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三、1.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柏影也。//何夜无月?……
2.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被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3.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6.何夜无月?……两人者耳。表达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派遣的 达观。
7.这种做法值得赞赏。因为人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
四、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欣然起行;解衣欲睡。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下独酌》李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
门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