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里玩耍的那个孩子,回去了!(悼念史铁生)

发布时间:2016-2-13编辑:互联网

扬子晚报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进入了这园子,就再没有长久的离开过它。”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在那篇催人泪下的散文《我与地坛》中写下的文字。昨天,他未能走过2010年最后一天告别人世,享年59岁。史铁生12月30日下午突发脑溢血,后在北京宣武医院经抢救无效,于31日凌晨3点46分去世。北京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透露,根据史铁生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史铁生夫人表示,将不举行遗体告别,在之后适当时间以适当的形式对他的离开表达追思。史铁生突然去世,无数人表示哀悼,一位网友这样表达哀思:“!”

  突发脑溢血:家人无心理准备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北京的媒体记者,他们有的得知消息后,前往朝阳区红庙水碓子社区史铁生家中,一位中年女士称自己是史先生的家属,但并未透露具体的身份,并表示史先生去世得比较突然,家属正在商量善后事宜,暂时不便接受媒体的采访,随后便关上了家门。

  邻居们对记者说,史铁生一直是一个低调、谦逊和朴素的人,也很乐观,平时在家爱看球赛,喜欢写作,不太爱出门,但天气好的时候,他会自己推着轮椅到楼下。为了方便出门,一条无障碍通道直接通向他的家。邻居们知道他的身体不好,平常大家不怎么去打扰他。此前是由他的父亲照顾他,后来父亲去世了,他和妻子住一起,他的妻子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他们没有子女。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谈到生死时曾表示:“对待生死我选择一种乐观的态度”。多年来他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30年写作:超越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

  史铁生现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凭借《我与地坛》走进人们视野的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下放陕北期间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而成名作则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史铁生在电影创作上成绩丰硕,所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等充满诗意,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在国内外获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经历,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就曾感动和鼓励了无数的人。2008年他在病榻前写下了《病隙碎笔》,他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和道义。

  作家追忆:我们都很敬佩他

  著名作家张海迪曾去探视史铁生,她称,与铁生聊天一点也不用拘谨,他的话语就像他的模样朴实而亲切。当时有媒体传他病危的消息,他乐观地说,我这不又好了。张海迪说,这叫沉船不破,破船不沉。后来她在自己的博客中以《不沉的船》为题回忆了与史铁生见面的情景。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曹文轩表示,史铁生身体一直不好,这些年一直坚持着我们常人不能理解的生活,我们都很敬佩他。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迪安等也表示,得到史铁生去世的消息很难过。80后作家郭敬明出品的高端文学杂志《文艺风赏》官方微博也表示:“得知这个消息我们非常震惊。整个小赏团队都非常喜欢史铁生老师,在小赏的筹备期间,史铁生夫妇非常热情的给予了我们支持,能刊登史铁生老师的文章我们都很开心。原本大家还想带着样刊去拜访老师,然而……这一切都变成了永远的遗憾。希望老师一路好走。 ”

  网友悼念:地坛里玩耍的孩子回去了

  史铁生曾在《我与地坛》中写道:“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得知史铁生去世的消息后,不少网友发微博引述这段话表示悼念。网友“林伊一”说:“提起史铁生,想起的就是地坛。现在北京每年之所以选择地坛办读书会,想必与史铁生的那篇文章分不开吧。”

  一位网友这样表达自己的哀思:“先生的影响太深了,从来没想过先生会走。地坛里玩耍的那个孩子,回去了!”还有一位网友表示,“史先生走了,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笔非常重要的社会财富永远留了下来。”

  北京编辑遗憾:他的新书还在快递路上

  昨天,出版史铁生著作最多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潘凯雄电话中语气很低沉,他告诉记者,桌子上正放着一本刚刚印刷出来的史铁生新编书籍《我与地坛》,“一大早,责编杨柳就把书送来给我,这是一本样书,书上的版权页登记为2011年1月,也就是说,2011年1月才正式出版。虽然不是他最新写的作品,但是,是以新的角度编辑的。书名用了他最著名的散文《我与地坛》。”在潘社长的印象里,史铁生是位好作家,“虽然作品量不是很大,但是每一部著作,每一篇文章都写的很扎实,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么多年,坚持创作,非常勤奋,一步一步走来,真不容易。”

  随即,记者连线杨柳女士,她一开口就对记者表示她的遗憾,“真是阴差阳错,昨天,样书一出来我就立马快递给他了,估计这会儿邮包正在路上,他没能看到。”杨柳告诉记者,史铁生近来身体一直小毛病不断,“所以,我把这本书作为新年献上的大礼。我鼓励他说,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你一定能挺过去的。哪想到这回真的翻了船。”杨柳说,人文社近几年出版了10多部他的书,每一本都在不停地加印,加印。今年年初,他的两部新作出版,一本是《扶轮问路》,在另一本《狂想电影》一书中,收录了史铁生创作的电影剧本《地坛与往事》,写的很唯美。当时,杨柳还问他是否想过把它拍成电影,史铁生摇了摇头。

  南京编辑敬佩:窝在一床书中忘我写作

  当记者把史铁生突然去世的消息告诉我省著名出版人蔡玉洗时,他很吃惊,“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他只比我小两岁呀!”蔡玉洗告诉记者,早在1978年就与史铁生交往,当时他在《钟山》杂志担任编辑,“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北京的一本民间杂志《今天》上刊登了一篇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写的非常好,于是我就去北京拜访这位作者。”

  蔡玉洗记得,史铁生住的是平房,“我按了门铃,可是半天没人出来开门,这时邻居出来说,史铁生的母亲出门了,他屋里有个开关,门已经开了。我进了屋子后,发现他坐在床上。那时还没有轮椅,我看见床上除了一张小书桌,到处堆得是书籍。在那样简陋的条件下,他忘我写作的精神实在是令我敬佩。”蔡玉洗说,那时史铁生还是个单身汉,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他与母亲感情最深。他写过一篇《秋天的怀念》,读后催人泪下。”

  蔡玉洗说,史铁生靠写作为生,当时生活十分困难,“当时的稿费也很低,每次向他约稿内心都很内疚。他也很理解,他说他也不需要花什么钱。这让我们很感动。”后来,蔡玉洗到了江苏文艺出版社,办了一本《钟山往事》杂志,特地请史铁生做了编委,江苏文艺社还出版了他的小说集。

  作者:蔡 震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史铁生语录:

 1.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2.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而破碎成片断。互相埋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   

3.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史铁生   

4.在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应该再加上“更美”。如果光是强调“更快、更高、更强”,就难免会追求出兴奋剂或暴力甚至其它更不好的东西来。这“更美”,并不仅仅就是指姿态的优美,更是指精神的美丽。这就是说,在比赛中,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有了一个向自身极限的挑战的机会。   

5.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我的两条腿一动不能动,却是体育迷。……我最喜欢并且羡慕的人就是刘易斯。他身高一米八八,肩宽腿长,像一头黑色的猎豹,随便一跑就是十秒以内,随便一跳就在八米开外,而且在最重要的比赛中他的动作也是那么舒展、轻捷、富于韵律,绝不像流行歌星们的唱歌,唱到最后总让人怀疑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6.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与地坛》)

7.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我与地坛》)   

8.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所以你得知道,消灭恐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灭欲望。可是我还知道,消灭 人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欲望。那么,是消灭欲望的同时也消灭恐慌呢,还是保留欲望的同时也保留人生。   

9.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10.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11.往事,或者故人,就像那落叶一样,在我生命的秋风里,从黑暗中飘转进明亮,从明亮中逃遁进黑暗。在明亮中的,我看见他们,在黑暗里的我只有想象他们,依靠那些飘转进明亮中的去想象那些逃遁进黑暗里的。我无法看到黑暗里他们的真实,只能看到想象中他们的样子--随着我的想象他们飘转进另一种明亮。   

12.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13. 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课本(读本)收录情况

  1.《秋天的怀念》 六年级上册语文S课本第课12课;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八单元第一课   

2.《我与地坛》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篇(节选)   

3.《我的梦想》   

4.《树林里的上帝》   

5.《合欢树》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给盲童朋友》

附史铁生相关资料:https://m.ruiwen.com/index.php?who=search&%20r=%20&search=%20&showtitle=相关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