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7-10-13编辑:互联网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3、背诵并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1、具体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来看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

于是他会怎么做呢?故事没有完,想不想知道故事的结局?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陋室铭》。(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美文三读:

1、一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按照朱熹的要求:①自由练读课文两遍;②指名一生朗读,师评价;③全班齐读课文。

2、二读:生利用文下注释自由轻声译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⑴师准确猜出学生不懂的句子并讲解: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碧绿的苔藓,长到台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竹帘里。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注:本句主要通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推出译文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⑵除了老师猜到的,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可举手提问。(生质疑)

3、三读:读出文章的音乐美。

⑴齐读课文后思考:你们刚刚读课文时读得琅琅上口,为什么会这么上口呢?(这篇文章是押韵的。先找出文章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明确基本押ing韵,“馨”除外;再找一找押韵的规律:一般偶句末字押韵。)男生齐读体会这种音韵和谐之美,女生认真听男生读得怎么样并且再思考:这篇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除了押韵,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⑵女生对男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进一步明确:文章多用对偶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女生齐读体会这种整齐匀称之美,男生认真欣赏,用心跟着一起读。

总结:音韵和谐之美与整齐匀称之美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音乐美。正因为它具有音乐的美感,所以文章易读易诵。我的小表妹无意中翻开我的语文书看到这篇课文,就情不自禁地喜爱上了它,并且饶有兴趣地把它背了下来。我相信一节课下来大家也一定会背。

三、体悟“德馨”:

过渡语:一篇美文光有形式之美是远远不够的,这正如一位美丽的姑娘不仅要有光鲜的衣着,更要有一颗美丽的心灵。那这篇文章的内容美不美呢?

1、情景一:A同学和B同学在学习《陋室铭》的过程中,相互交换了自己的看法,并发生了争执。A同学:文章题目为《陋室铭》,作者就紧紧围绕题目来写陋室之陋。B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作者表面上是写陋室之陋,其实是写陋室不陋。如文中“                ”等具体写陋室的句子都可说明这一点。

要求: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B同学的观点较为合理。理由: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写出陋室环境的别致幽雅。此句应读出作者的喜悦、喜爱之情。读此句时,语调应轻快明朗。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室中往来人物不俗,映衬出作者的博学儒雅。此句应读出作者的自豪、清高之情。读此句时,“鸿”、“无”应重读。

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反对照,虚实相生,写出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此句应读出作者的怡然自得、恬淡闲适之情。读此句时,语速应较慢。

学生发言后,教师予以总结,并板书如下:

                  居室环境--幽雅

         陋室   交往人物--儒雅     德馨(不陋)

                生活情趣--高雅

2、情景二:经过B同学头头是道的分析,A同学同意了B同学的观点。但A同学紧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对陋室之景、陋室之人、陋室之事进行了详细描绘之后,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亮、扬雄、孔子这三个人呢?B同学面露难色:我一时也答不上来,我们还是先回家查查这三个人的资料吧!

要求:(看完资料后)假如你就是B同学,请给A同学一个满意的解答。

出示资料:这三个人是何许人也?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扬雄: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学生归纳三人的共同点:都是“有名的先贤”。

继续出示资料:诸葛亮:闲居草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扬雄:潜心修学, 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学生归纳三人的共同点:都有“淡泊的情怀”。

明确:这三位有名的先贤都是作者仰慕的对象,作者把他们引为自己的同道和知己,从而使自己“陋室不陋”的观点更加充分有力。这三句话该用坚定自信、不容辩驳的语气来读。

总结: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原来可以用我们的声音来传达,我们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恰当地处理好语调、重音、语速、语气,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刚刚我们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所以这篇文章不仅形式美,而且内容也美,真不愧是一篇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啊!

四、回应开头:

1、学到这里,刚上课时看的那个故事的谜底该揭晓了吧?(提示学生“铭”的特点:刻在器物上。)揭晓谜底: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续写故事:和州知县得知此事,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刘禹锡远远看见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

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州知县大声朗读《陋室铭》。(生摇头晃脑地吟诵《陋室铭》,读出对势利的和州知县的轻视。)

五、总结收束:

最后,让我们一起看黑板,大声地、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背诵一遍。(师生齐背课文)

下课前,我有两句话送给大家:愿《陋室铭》一文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耳际,愿《陋室铭》一文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心间。

课后作业:任选一个题材,仿写课文,如 “考试铭”、“省运铭”、“公仆铭”等等。下课。

 

王朝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