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一中 张含光
学习、积累成语是为了使用。近几年高考试卷“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中,重在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要答好这个“能力层级为D”的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12要”和“12不要”(限于篇幅,每类仅举两例):
一、要切实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
从成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古诗文,是根据这些故事或古诗文的内容掐头去尾抽象概括出来的精髓,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对这关成语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义的理解。例如:
1.凿壁偷光--不能把它解释为:小偷挖墙入室,把别人的东西偷得干干净净。如这样理解就大错而特错了。而它的实际意思是:凿开墙壁,借助邻居的灯光读书。此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来就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2.文不加点--有的同学把它解释为:写文章不加标点。如果这样按今天
常用的字面义,对“点”字进行望文生义地理解,是会贻笑大方的。而成语的实际意思是: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成语出自《文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此类容易望文生义的常见成语还有:差强人意、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目无全牛、久假不归、为之侧目、从井救人、不赞一词、口血未干、明日黄花、目不窥园、再作冯妇、七月流火、述而不作、登高自卑、尾大不掉、河鱼之患、不忘沟壑、悼心失图、南州冠冕、一定不易、具体而微等。
二、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要肢解成语含义。
成语为固定短语,在结构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其意义构成并非简单相加,更不能胡乱、随意地理解。我们应该根据其结构特征来理解掌握。例如:
1.不学无术--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两个动宾构成的并列结构,而不是主谓结构。此成语理解的难点在“学”、“术”二字上:学,是名词“学识”、“学问”,并不是动词“学习”;术,是“技术”、“本领”。因其是并列结构,根据古汉语行文对举、意义互训的特点,此成语可以理解为: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好办法。或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如果将其看作主谓结构,像个别同学理解的“不学习,就不会做算术题”或“不学习,就没有法术”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2.一衣带水--有个同学为了表明自己遵守纪律、时间观念强,在作文中写道:“星期三,我一看时间不早了,尽管刚洗过的衬衫一衣带水、没有晾干,可我还是穿上它一口气跑到了学校。”显然,这是因对成语“一衣带水”错误的理解而导致地错误运用(如果说在此句中还勉强能讲得通话,那也绝不是成语意义了)。这个同学把“一衣带水”看作主谓结构,理解成“一件衣服还带着水”;而实际上“一衣带水”是偏正结构:“一”是用来修饰“衣带”和“水”的,成语本身是个不含比喻词的比喻,指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形容很窄水面的间隔。如我们常说“中日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此类因结构而容易误解的常用成语还有:树之风声、离群索居、智尽能索、党同伐异、狗尾续貂、穷形尽相、高山景行、河山带砺、相去无几、指手画脚、乘坚策肥、灾梨祸枣、干柴烈火、南面百城、齐家治国、树之风声、发短心长、平原十日、危言危行等。
三、要切实把握成语的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
作为固定短语的成语,有一些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它们只此非彼、只能用于适合它的范围。运用时必须遵循这些限制,否则就会闹出笑话。例如:
1.雨后春笋--此成语2002年全国试卷考查过,其例句是:“几乎所有造化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雨后春笋”,词典解释为:大雨过后,春笋旺盛地长出来。比喻新生事物(特别是顺应社会潮流的事物)的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适用于值得赞扬的新好事物方面。而此处用来形容造化假的垃圾食品厂,显然与其适应的范围合。
2.有口皆碑--此成语2002年全国试卷考查过,其例句是:“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有口皆碑。”很明显,句中的“有口皆碑”犯了范围不明的错误:碑,记功碑。成语意思是说: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突出的好人好事,受到众人的一致颂扬。此成语是常常用来形容对人已有的事迹成就的交口称赞的,而例句却用来形容将来的“机关作风的变化”,显然不妥,这是成语运用中的范围失当。
--此类容易范围界限不清的常见成语的还是:美轮美奂(仅限于高大建筑物)、登堂入室、干云蔽日、狗彘不食(限于品格方面)、七手八脚、相濡以沫(限于困境)、天伦之乐(限于家人)、下车伊始(限于官员到任)、反戈一击(限于同伙、内部)、祸起萧墙、如坐春风等。
四、要切实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
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中已著上鲜明的感情色彩,只有注意它与全句内容的和谐一致,才能准备地表情达意。否则,褒贬不分,或者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都是会影响意义的表达。例如:
1.无所不为--此成语1995年全国试卷考查过,其例句是:“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词典解释为:为,做、干。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可见是个贬义词。而例句是在赞扬科学家的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的精神,很明显,用在这里是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2.趋之若鹜--此成语1997年全国试卷考查过,其例名是:“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这也是个因没有把握好成语的感情色彩而错用的例子:“趋之若鹜”,词典解释为:“趋,奔赴、归附;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地争先恐后地跑去。比喻成群的争着去。多含贬义。”如此,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显然不恰当。
--此类容易褒贬失当的常见成语还有:始作俑者、弹冠相庆、心劳日拙、侃侃而谈、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耿耿于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当场出彩、推波助澜、摇身一变、处心积虑、一意孤行、居心叵测、朋比为奸、欺世盗名、擢发可数等。
五、要切实把握成语语义的大小程度,不要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的适用范围有大有小,其蕴含的意义也有轻重的程度之别,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做恰当的选择,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都是不妥的。例如:
1. 罄竹难书--有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同桌上学好迟到、上课爱说
话、考试喜欢抄袭、又经常搞恶作剧吓唬女同学……总之,是个磬竹难书的坏孩子,我很讨厌他。”此句明显犯了用词语意轻重打当的错误。“罄竹难书”,词典解释为:“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书,写。意思是用尽终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例句中的“我”,虽然列举了同桌很多很多毛病,但“毛病”绝不能等同“罪行”,用“罄竹难书”来形容语义程度过重,显然是错误的。
2.浩浩荡荡--在学生的作文里看到:“上课--自习--自习--上课,这两天实在把我们憋坏了;当听老师说派我们小组去打扫卫生,组长很快就准备好了工具,然后带领我们三个浩浩荡荡地开进分担区。”“浩浩荡荡”,本指水势广阔浩大。后来形容规模很大,气势雄壮。例句中“组长”、“我们三个”,一共才四人,虽然非常高兴、喜欢前往,但充其量能有多大规模的气势和阵容?显而易见,也是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此类容易犯轻重失当毛病的常用成语还有:无恶不作、不共戴天、惨绝人寰、恪守不渝、高山仰止、幡然悔悟、风声鹤唳、风雨飘摇、休养生息、江河日下、轰轰烈烈等。
六、要切实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一般说来,一个成语只有一个义项。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个义项,读书理解、交际运用就不会出错。但这仅仅是“一般说来”,实际上有的成语不仅一个义项,在流传使用中它除了适用于一般语境的常用义项外,还派生出适合于特殊语境的非常用义项,有的甚至三四个之多,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特别是拘泥于思维定势,就会先入为主、以对为错。
1.灯红酒绿--此成语1992年全国高考试卷考查过,其例句是:“每当夜幕降临时,饭店里灯红酒绿,非常热闹。”“灯红酒绿”既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是贬义词;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是褒义词。这是个典型的两用语境成语,例句无疑是正确的。但大多数考生,只注意到前种用法,误以为使用不当而判错。
2.拭目以待--此成语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考查过,其例句是:“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拭目以待。”“拭目以待”的语义一是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二是表示要等着瞧。高考题,就是取第二个义项,是正确的;但多数考生只知其一,因而必然导致误判。
--此类多义成语非常多。常见两个义项有:数米而炊、贪多务得、粗枝大叶、狗尾续貂、按图索骥、暗渡陈仓、不绝如缕、暴虎冯河、布衣之交、闭门造车、断线风筝、习蛾投火、间不容发、空中楼阁、夸父逐日、龙飞凤舞、十羊九牧、胸有成竹、木人石心、淋漓尽致等。常见的三四个义项成语有:暗中摸索、不衫不履、楚楚可怜、大模大样、独来独往、海阔天空、海枯石烂、苗而不秀、来者不拒、两袖清风、末路之难、昏天黑地、一日千里、没头没脑、东涂西抹、残山剩水、寸草不留等。
七、要切实把握成语的谦敬意义,不要主客颠倒。
成语是语言的化石,它沉积着诸多的文化现象。有些表现为谦词、有些表现为敬词。谦词要用于自己,而敬词只能用于他人。如果分辨不清楚,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对象失当的使用错误。例如:
1.抛砖引玉--先请看下面的句子:“今天的座谈会开得很成功,我非常感谢大家都能抛砖引玉、各抒己见,既对我们过去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又对未来工作提出前瞻性的切实可行的意见。”“抛砖引玉”,词典解释为: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表示谦虚。可见,“抛砖引玉”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而此处是陈述“大家”、用于他方,显然是错的。
2.鼎力相助--再看下面的句子:“我说亲爱的老王同志,这事你就放心去做好了,到时候有我们几人鼎力相助,不能完成不了任务?”“鼎力相助”,词典解释为:鼎力,大力;是敬词。整个成语意思是:希望或感激别人的大力帮助。只能用于请托或感激别人,不能用于自己。而例句中“我们几人鼎力相助”,用于己方,显然是错误的。
--此类表谦、敬意义的常用成语还有:蓬荜生辉、大笔如椽、敬谢不敏、敝帚自珍、高风亮节、高抬贵手、公门桃李、恭敬不如从命、大方之家、忝列门墙、刍荛之议等。
八、要切实把握成语的语法特征,不要滥加功能。
一些成语,虽然它作为一个固定的短语,其使用位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是所有成语都可以任意来做句子的某个成份,有的只能做谓语或定语,有的虽然是动词性的,但却不能带宾语。这些,我们必须清楚。例如:
1.肝胆相照--请看下面句子:“假如我们的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那么一定会写好的作品。”“肝胆相照”,词典解释为: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意。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无疑,用在这里是符合语境的。但它只能做谓语或定语,可以说“我有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作家要和人民肝胆相照”,但不能做状语说“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
2.妄自菲薄--请看下面的句子:“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就。”“妄自菲薄”,词典解释为:妄,胡乱;菲薄,小乍、轻视。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或自轻自贱。无疑,此成语用在这里也是符合语境的,但它属于不及物性的自动词,不能带宾语。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可以,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就不符合语言习惯了。
--此类语法功能特别的成语还有: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大名鼎鼎(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赫赫有名(能做定语、谓语)、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正襟危坐(不能带补语)、津津有味(只能做“吃”、“读”的补语)、载歌载舞(不能做补语)等。
九、要把握成语的句式特征,不要然、否不分。
成语大都源于古代诗文,有一些成语还明显地带其初始语境的特点。所以一些“出身”于否定句式中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中,而不能用在肯定的句子里。例如:
1.一蹴而就--请看下面的句子:“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龙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明渠奔流东去”。“一蹴而就”,词典解释为:蹴,踏;就,成功。踏一脚就成功,形容做事轻而易举。但此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式,如“航天梦想的实现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2.望其项背--此成语1998年全国试卷考查过,其例句是:“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其意思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而此语境需要的是“难以望其项背”或“无法望其项背”,可见此成语只适合于表否定的语境。
--此类具有特殊句式的常用成语还有:等量齐观(限于否定句)、同日而语(限于否定句)、相提并论(限于否定句)、等闲视之(限于否定句)、无时无刻(限于否定句)、妄自菲薄(限于否定句)、一概而论(限于否定句)、万应灵丹(限于否定句)等。
十、要切实把握成语的内涵外延,不要使成分赘余。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虽然很适合于句子的语境,但与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意义重复,成份赘余。这样,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错误的了。例如:
1.贻笑大方--请看下面的句子:“这所中学虽然为省级重点,但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贻笑大方”,词典解释为:大方,即大方之家,识见广博的人,后泛指有专长的人;整个成语表示“被内行的人笑话”。成语本身就包含着“被动”,前面再加上“被人”,就纯属多余,这便造成了成份赘余。
2.遍体鳞伤--请看下面的句子:“江雪琴真不愧为党的好女儿,虽然她已被敌人打得浑身遍体鳞伤,但仍然坚贞不屈,英勇地与敌人做斗争。”“遍体鳞伤”,词典解释为:满身的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非常重。成语本身含有“满身”、“整个身体”的意思,而前面再加上“浑身”字样,语义明显重复,导致了成份的赘余。
--此类易使成份赘余的常用成语还有:(浑身)体无完肤、忍俊不禁(地笑了)、(人民)生灵涂炭、(自己)妄自菲薄、(每天)日新月异、虚怀若谷(的胸怀)、惴惴不安(的心情)、(生活)安居乐业、(讲得)津津乐道、真知灼见(的意见)、三令五申(地强调)、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难言之隐(的苦衷)、(各种)形形色色、(众多)莘莘学子、(心里)无动于衷、(目前的)当务之急、(显得)相形见绌、(一场)南柯一梦、(好像)如芒在背等。
十一、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特指对象,不要张冠李戴。
有一类源于古代诗文或历典故的成语,其适用对象只能特指用于某人、某事,不能移作他用。运用它们时,在年龄、性别、对象等方面都有特定的限制,尽管语言发展演变到今天,我们也必须遵循这个限制。例如:
1.豆蔻年华--豆蔻,植物名。因唐代杜牧《赠别》诗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名句,句中把十三四岁的少女比作豆蔻,人们觉得此喻新颖、美妙,突出了少女的清淳淡雅、活泼脱俗,便抽象、凝练出“豆蔻”再加上“年华”为“豆蔻年华”四字,来特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因而,此成语的对象是特指的:必须是女性,必须是十三四岁,否则即错。
2.举案齐眉--请看下面句子:“我跟大壮是同桌,他人虽然憨厚老实、拙于言辞,但头脑非常聪明且积极上进,每次考试不是他第一,就是我夺冠,我俩总是你追我赶、不相上下。我很庆幸在中学时能有这样一个互敬互助、举案齐眉的好同学。”“举案齐眉”,词典解释为: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可见,此成语只能用于夫妻之间,对象是特指的,同学间如此运用,闹出了笑话。
--此类具有特指对象的常用成语还有:藕断丝连、青枚竹马、秦晋之好、破镜重圆、汗牛充栋、咏絮之才、巾帼英雄、扫眉才子、徐娘半老、高阳公子、膏粱子弟、红颜薄命、百岁之好、并蒂芙蓉、乘龙快婿、劳燕分飞、母难之日、弄璋之喜、无肠公子等。
十二、要切实把握成语的逻辑范畴,不要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的内涵具有特定逻辑范围,词义反映出的数量的多寡、事理的先后、所属的范围、情态程度的大小,都有着一定的特指。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意义范畴,就会因与上(或下)文相忤逆而自相矛盾。例如:
1..谈笑自若--此成语2005年湖南试卷考查过,其例句是:“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谈笑自若”,词典解释为:自若,跟平常一样。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很明显,坐下月夜的树下,属于比较平常的情况、平常的环境。而成语“谈笑自若”是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这就因成语的范围不当而犯语义自相矛盾的错误。
2.巧夺天工--此成语1992年全国试卷考查过,例句是:“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词典解释为:人工有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很明显,成语的意义范围所属是“人工”,即人文景观方面;而上文却是描述“如屏的苍山”、“如镜的洱海”,属于自然景观范畴,如此做“真是巧夺天工”的总结判断,实在是自相矛盾。
张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