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11编辑:互联网

 通山一中 黄召德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提取信息、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激发学生爱护生物、心系人类的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提取信息、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大家喜欢观看《动物世界》吗?下面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蚂蚁的录像。

……

录像里的蚁群拥有一致的思考、精准的分工,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然而,除了蚂蚁,别的生物同样如此吗?生物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给我们描绘的“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内容梳理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3-10自然段,说说文章写了哪些生物及其活动,这些生物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蚂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飞鸟;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

教师小结:作为有生命的生物种类,它们似乎与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社会组织,不论是从个体还是从群体的角度看,生物的行为或者社会性真是太像人了。

2、女生齐读第2自然段,生物学界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这体现了人类的什么心理?

明确:不

明确: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这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盲目自大的心理。

3、指名诵读11-14自然段,大家思考作者指出人类生存面临一个怎样的问题?作者最后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明确:人类缺少联合智慧; 希望人类亲密合作。

教师小结: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历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并主宰了这个世界,但生物群居的活动与人类的确十分相似。人类不但不能盲目自大,而且需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危机,学习生物的智慧。

三、结构梳理

    

作者通过描绘蚂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飞鸟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的群体行为,把昆虫拟人化,指出生物与人相似,生物有社会性;同时作者将这些群居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把人比成昆虫,描绘人类举行年会、探索新知的情景,卑以自处,降格自贬,检讨人类盲目自大、缺少联合的现状,希望人类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四、合作探究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明确:人类应该尊重生物,人与生物应该和谐共处,我们不能盲目自大。

人类应该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人类集体智慧,学习生物团队精神。

我们学习科学知识,应该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我们不能闭门造车。

五、品味语言

本文虽是一篇科普论文,但我们读来却并不枯燥。大家浏览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① 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明确: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②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明确: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事实与心理的矛盾让人为难,讽刺了人类的自大心理。

③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明确: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④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教师小结: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生动精确、比照映衬,化雅为俗,意蕴深刻。

六、拓展延伸

联系人类社会,大家谈谈人类因盲目自大随意践踏生物而面临哪些困境?

资料:

对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惩罚! 

中国高官已经承认,最初的5名广东SARS患者在发病前都有野生动物的接触经历,多为经营野生动物为原料食品的餐馆的厨师和食客。而当时的亚洲自由广播电台报道说广东的第1名SARS患者出现在佛山,此人是一名收购野生动物的贩子。 

舟曲特大泥石流与植被破坏有很大关系

2010年8月13日,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召开新闻发布会。甘肃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贾文平说:“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与这个区域植被破坏严重有重要关系。”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致使一千余人遇难。舟曲原本是“甘肃小江南”,境内过去一直森林茂密。据统计,从1952年8月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

植被破坏严重,人类困境重重 

海南万宁县的森林覆盖率原来高达63%,由于有森林调节,本世纪四、五十年代没发生过干旱。后来,人为的破坏使那里的森林覆盖率降至9.8%,从此以后,自然灾害纷至沓来,从60到70年代,平均每10年就有6年闹旱灾,致使21条河的河水断流,3/4的农田受旱减产,25个水库干涸。特别是森林被毁使一些珍稀动物动物难以生存。我国的海南坡鹿、华南虎、黑冠长臂猿等珍贵动物都由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而濒临灭绝。

“百虎围村”

上个世纪50年代,湖南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对省内连绵不绝的野岭荒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垦。无处栖身的野生动物只得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针对山牛、野猪为祸庄稼的现状,当时的中南军政委员会号召各地猎手上山捕兽。这样,森林生态链被人类活活撕断,两年后,饿虎出山了。从1952年开始,十年中,有近两千湖南人惨落虎口,家畜损失更是以万计。1957年9月的一个午后,湖南通道县高坪村雪峰山南麓一个小村庄陆续被大批老虎围困,最后达到上百只。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三个昼夜,最终饿虎们竟然无视村民燃起的火堆和锣声,狂风般冲进村中,将所有牲畜洗劫一空,并且还顺带叼走了一个不慎走出屋门的小女孩。

课堂小结:我越来越意识到,我初读此书时遗憾和庆幸交集的心情,不只是为我个人,也是为全体中国人的。在一片四化、改革、振兴、崛起、腾飞的呼声中,在城市繁荣、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景象中,也存在傲慢与麻木、自私和短视、难以忍受的拥挤和污染、对大自然的不负责任的破坏以及人口问题的困境。在这样的时候,将这本振聋发聩的书,奉献给迷惘、失望、然而却是在思考的知识界,还是颇合时宜的。

本文中文译者---李绍明

 

徐安平

上一篇 下一篇